第266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維持和平與友誼。”
稍加停頓,他續道:“中蘇戰爭結束後,我們注意到蘇維埃俄國內部有很多人批評列寧先生,說他對中國做出的退讓太多,喪失了蘇維埃俄國的愛國志氣,我覺得這是一種短視而危險的言論。中蘇戰爭結束時,我和列寧先生做過多次探討,正如我所一直強調的那樣,人類的歷史是漫長的,它不是幾十年那麼長,而是幾百年幾千年那麼長遠,在一個強大的中國和蘇俄之間,如果蘇俄一定要將領土像沙俄那樣蔓延到整個中國的北方,蔓延到遠東地區,一定要去做一個雄霸歐亞大陸北方的世界巨無霸,結局就只能是在中國和歐洲各國的聯合剿滅中消亡。特別是中國不可能接受這種情況,即便中蘇戰爭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那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是第十次,直到北方的斯拉夫人消失為止,這是一個很殘酷的事實和最為簡單的道理,森林之熊和陸地之虎是不可能共存在一片領土中,特別是在如今漫長和近距離的交界的情況下,戰爭隨時都會威脅到兩個民族的生存。為此,我和列寧先生為了兩個民族的長久和平而做出了一個共同的抉擇,那就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這一份《中蘇停戰條約》。”
“列寧先生是偉大的人,我深感敬佩,在我們的協商之中,我們的構想是讓蘇維埃俄國徹底告別沙俄那種蠻橫不講理的時代,恢復為一個純正的歐洲國家,而中國在中亞北部地區的哈薩克、高加索和東歐地區,對於俄國的領土要求給予中立的預設。此外,透過對哈薩克地區的自治區領域的調整,在蘇維埃俄國和我國之間保留哈薩克這樣一個極大的緩衝區,使得兩國除了這個緩衝區外,其他交界線都是軍事上寸步難行的凍土區和北方極寒地區,自此,中國是一個純粹的亞洲大國,而蘇俄則是一個純粹的歐洲霸主,我們是亞洲之虎,蘇俄則是歐洲之熊,兩個巨大的世界強國也可以友好和平的相處。並且維持這種局面長達幾百年,甚至是幾千年也不會再有戰爭。”
宋彪講完這些,最終做了一個結論道:“所以。列寧先生是偉大的人,值得我們敬佩,他所作的退讓確實讓我感動,而事實是我們也對蘇俄做出了巨大的退讓。我們沒有堅持讓哈薩克和高加索地區獨立,支援蘇俄恢復對東歐的管理權,這是雙方的共同退讓。也是雙方的共同進步。”
斯大林對這樣的評價顯然是很不滿意的,他一貫對當年的《中蘇停戰條約》持有極其強烈的反對意見,也知道宋皇帝是在指責他這幾年對此的異議和試圖調整的態勢。
斯大林也很清楚,中國今天強大到這種地步,想要奪回遠東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希望透過各種方式的努力收回南西伯利亞平原,這接近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是最佳的領土。擁有肥沃的耕地和漫長的平原,資源豐富。
在過去的十二年間,中國在這裡移民2300萬人口,開啟了塔木斯(託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亞大油區,在庫尼斯克(蘇聯稱之為新庫茲涅斯克)建立了西北最大的煤炭和冶金基地。迅速成為中國最為富有的地區。
斯大林當然希望重新奪回這裡。
在宋彪說了一番對列寧抬舉和稱讚之詞後,蘇共中央總書記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約瑟夫。斯大林面色陰沉,除了風頭正勁的謝爾蓋。基洛夫之外,斯大林還是第一次感覺到尊嚴的挑釁,他冷漠而無情的表象之下隱藏著的是一顆充滿了報復**的心臟。
他彷彿是舉重若輕,淡漠的將這番話擱置在一邊,道:“和平總是最重要的事情,特別是在中蘇兩個大國之間,戰爭會毀滅一切,我們應該長久的維持現狀。目前,中蘇之間在科技上的交流是很繁榮的,而這也證明了兩個民族的長久友誼,科技是沒有國界的,只有不斷發展的科技才能造福人類世界,我們希望加深這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