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操控權。我們的八個原則一出**,他們就說要開國會的方式來確定國家體制和憲法,真要開國會,他們又說要重新選議員,實際上就是希望利用國會這條路竊取所有勝利果實。大家都以為自己是對的,認為對方是錯的,對方是誤國。”
宋彪見唐紹儀不說話,問道:“你怎麼想,我們的總理啊?”
唐紹儀匆忙表態道:“總座說的對,舒廳長也說的對。我是這樣考慮的,咱們目前佔據著大優勢,自然希望國家平穩過渡,實施有效治理,包括上海金融風波的問題也需要儘快處理,恢復國內的自由貿易通商,可他們卻未必這樣想。如果我們打起輿論戰,他們也打起來,國家恐怕就會徹底分裂。”
宋彪態度很強硬,道:“分裂就分裂,那我就一口氣打過去。不是一定要打輿論戰,而是他們已經開始打了,不要小看他們,我們的輿論戰一定要加快,同時也要繼續加強和立憲派、維新派的聯絡工作,統一陣線。中國要想盡快強盛光復,首先還是要保證國家的穩定,國家穩定的根基則在於軍事之穩定,以君主制先穩定軍事,維護立憲體制,統一發展經濟,發展民生,先讓國民致富,受教育,再談國家民主和普選。各地都要加強輿論宣傳,務必打贏輿論戰,如果我們現在為了國家的大利益容忍一時,未來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都要受此糾葛,正所謂長痛不如短痛,寧可今年明年打內戰,我也要保證中國在未來五十年的大穩定局勢。此時沒有任何爭議的餘地。”
…;
面對宋彪如此強硬的態度,大家也無話可說,其實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還是希望避免打內戰,除了宋彪和舒方德。
同盟會現在就是抓住輿論,積極要求避免內戰,要求以國會的形式決定國家命運,萬一給他們用各種手段扳了過去,光復會這邊幾十萬會員就直接都要退出政治舞臺,將國會的大舞臺全部讓給同盟會。
想的美。
宋彪這邊是下定決心打內戰,而且是積極備戰。
六位副會長中,蔡元培和唐紹儀是立場最軟弱的,章炳麟、陶成章、秋瑾居中,不希望打革命黨派的內戰,但也不希望革命成果都被同盟會佔據,舒方德則是堅決支援打內戰,先消滅軍事上的異己再談國會。
宋彪選擇安排唐紹儀當會長,實際上只是看重了唐紹儀相對較為豐富的行政管理經驗,在大的政策上,他根本無意讓唐紹儀控制,這個人也不適合控制大政策。
開完會,宋彪將章炳麟和陶成章兩個人單獨留下來,讓他們儘快組織輿論戰的反擊,將汪兆銘這個筆桿子從日本抽調回國,透過中華革命軍宣傳局和光復會宣傳部同時發力,大打輿論戰抹黑對手。
即便章炳麟、陶成章支援宋彪打輿論戰,但這幾位副會長總體還是讓宋彪感到失望,他已經決定將汪兆銘抽出來,推上去和同盟會大打政治戰爭。
滿清是推翻了,光復會和同盟會的激烈分裂也成了新的大趨勢,根本無法阻擋。rq
第174章 段祺瑞和程璧光
程璧光和段祺瑞是同一天抵達通州,差不多也是同時抵達,兩個人在會客廳裡一起等著,相互見面才知道是要一起拜見宋彪。
此時的宋彪已經宣告成立中華帝國,並且推出了帝國臨時內閣北京政府,唐紹儀擔任內閣總理大臣,歐陽賡擔任外務大臣,張康仁擔任財政大臣,王寵惠擔任法務大臣,蔡元培擔任文教大臣,舒方德擔任防務大臣,唐元湛擔任工商大臣,其他的內閣成員暫時還處於空缺狀態,反正內閣目前基本也就只能管著東三省和直隸地區。
這種情況基本就和當年張作霖的奉系政府時期一樣。
只有在這樣的時刻裡,宋彪才能體會到蔣中正和袁世凱的那種幸苦,他其實比這兩位還要悲劇,因為還有一半的省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