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在尼揚斯基回報的戰況通報中,除說明了德軍的損失之外,也詳細地說明了他們那三個團的兵員損失。就這麼一場小規模的戰鬥,警備師下屬的三個團,戰鬥純減員二百八十四人,受傷七十二人,傷員中的絕大部分都是重傷,必須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退出戰鬥序列了。
一場戰鬥損失了二百八十多人,這個數字令楚思南有些惱火。說什麼七十二名傷員大部分是重傷,還有一些是輕傷,可以繼續堅持戰鬥,這不是扯淡嗎?如今是什麼天氣?冷酷的嚴寒即便是一名完好無損的戰士,也很難抗得住,更何況是一名傷員。不說別的,即便是被打斷了一支胳膊,掉了一塊肉,那緊隨而至的遷移中,這些傷口也回因傷凍而潰爛,之後持續高燒,直至死亡。至於那些重傷的,更不必說了,如今的斯諾爾羅夫鎮已經是德國人的地方了,這麼多的傷員到了那裡怎麼躲藏?最後還不是要落到德國人的手裡,這和犧牲了有什麼區別?
楚思南很想回電質問尼揚斯基一句,問問他是幹什麼吃的,可是這個舉動他最終忍住了。不因為別的,就因為他想起了當初在斯維裡河一線陣地上,他所親眼目睹的那一場慘烈至極的戰鬥。
無論是戰士還是指揮官,在戰場上只有沒有做逃兵,就是有足夠勇氣的,更何況還是打了勝仗的,這樣的部隊所需要的,應該是鼓勵和誇讚,而不是再一次的斥責與喝罵。
當然,楚思南還想到,也許到現在為止,警備師的主要指揮官們,還對發起這一場戰鬥的目的感到茫然,他們甚至會認為自己是昏了頭了,為了攏到一個戰功而忘乎所以了。如果他們這麼想,楚思南感覺自己真得很願望。
是,作為一個師,甚至於一個集團軍的指揮人員來說,他們的眼光肯定要盯住自己的戰場,因此,在目前這種情況下,隱蔽實力才是最為有效和切乎實際的做法。但是作為一名方面軍的指揮官來說,楚思南絕對不能這麼想,他斷不能只考慮自己這面戰場的問題,並由此妄顧其他。
敞開防線,讓德軍的主力向東北內線推進,從而分散他們在後方的可呼叫兵力,這是楚思南最初的作戰指導思想。可是這一作戰思想也是有底線的,他絕不能任由德軍毫無顧忌的向東北推進,而應將他們壓向前線的兵力,限制在一個北方面軍斯維裡河防線足以承受的限度之後,否則的話,一切都將是徒勞。
正是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楚思南力主發動了這一場圍殲戰,以此來吸引一部分德軍的視線,從而為北方面軍防線減輕一定的壓力。
方面軍之所以名為方面軍,那就是主導一個方面的戰場局勢,而它的指揮官,也同樣要考慮這一個方面的戰局走勢。如果大家都從自己的作戰優劣態勢去考慮問題,那整個戰局就成為了一盤散沙,這樣的仗還怎麼打?
第十一章 轉移中的小鎮
十二月二十五日,上柳博夫沙小鎮。
站在一棟民宅的後牆下,楚思南抬頭仰望著星光稀疏的夜空,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僅僅是一個星期的時間,他整個人看上去顯得消瘦了很多,鬍子拉碴的,身上的軍服也變得骯髒不堪。在和他相隔不到五六米的地方,數十名疲乏欲死的蘇軍戰士姿勢不雅的擠成一堆,也不顧雪地上的泥濘潮溼,就那麼相互依靠著癱坐在地上。
一天時間,忍飢挨餓的急行近五十公里的路程,這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對耐力和體力的極大考驗,尤其令人無法忍受的是,這樣的長距離、大規模急行軍,這段時間還從未曾間斷過。
自從斯諾爾羅夫鎮戰鬥結束之後,德軍立刻加強了在那一帶地域的軍事搜尋,一股股的小分隊出現在廣袤的針葉叢林裡,勢必要殲滅掉圍聚在那一帶的蘇軍部隊。
在這種情況下,楚思南沒有猶豫,他下令部隊立刻開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