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
高乃依·德·維特,這個據說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漢子,不是下了獄,給苦刑搞垮了嗎?我們會不會看見他臉色蒼白,淌著鮮血,滿臉羞愧呢?對那些比一般人忌妒心更重的市民來說,這不是打了一場出色的勝仗嗎?每一個老老實實的海牙市民都應該參加。
“況且,”奧蘭治派的煽動者互相之間在說,他們很巧妙地混在人群中間打算操縱群眾,像操縱一件既能擊又能砍的器具一樣,“況且,從布依坦霍夫到城門口這一段路上,難道找不到一個機會,朝這個只有在為暴力所迫的情況下才肯讓奧蘭治親王當總督,還打算找人暗殺他的“普爾唐的留亞特”扔幾把泥土,甚至擲幾塊石頭?”
“不用說,”那些兇狠的、與法國為敵的人也附和道:“要在海牙辦好這件事,而且要辦得漂亮,就根本不應該讓高乃依·德·維特流放出去。因為一旦到了國外,他又可以跟法國勾結起來實現他的種種陰謀,並且跟他那大壞蛋弟弟約翰一起,靠德·盧瓦侯爵①的接濟過日子。”
①德盧瓦侯爵(1641一1691):法國路易十四統治時期的軍政大巨。
在這種種心情下,看熱鬧的人自然不會慢慢地走,而是在急急地跑了。這就是海牙的居民為什麼那麼急促地朝布依坦霍夫那個方向奔去的原因。
正直的第克萊爾也在奔跑得最匆忙的那群人中間。他心裡充滿怒火,但腦子裡卻沒有什麼打算。奧蘭治派把他當作一個誠實的、具有民族自尊心和基督徒仁愛精神的英雄,簇擁著前進。
這個無恥的歹徒,憑著他的聰明和想象,添油加醋地敘述著高乃依·德·維特怎樣企圖買通他,答應給他多少錢,以及為他,第克萊爾,掃除謀殺的困難,而事先作了怎樣毒辣的安排。
人們熱切地聽著,他的每一句話都引起一陣擁護威廉·德·奧蘭治的狂熱歡呼,和盲目憎恨德·維特兄弟倆的咒罵。民眾甚至咒罵那些不公正的法官。他們的判決居然讓卑鄙的高乃依這樣一個罪大惡極的罪犯逍遙法外。
有幾個煽動者一再低聲地說:
“他就要走啦!他就要從我們手裡逃走啦!”
另外一些人介面說:
“在什文寧根①有一艘船在等他,一艘法國船。第克萊爾看見的。”
①什文寧根:荷蘭海牙西北的一個小海港。
“善良的第克萊爾!忠誠的第克萊爾!”民眾齊聲喊道。
“高乃依逃走了,”人叢中有一個聲音喊道,“不用說,那個和他哥哥一樣也是個大賣國賊的約翰,也要逃走了。”
“這兩個無賴,要到法國去花我們的錢,把我們的船隻、我們的兵工廠和我們的造船廠出賣給路易十四換來的錢。”①
①對德·維特兄弟與法國勾結的指責是沒有根據的。然而約翰·德·維特政府的猶豫不決的態度,使人民起了疑心,而給了希望取得民心的奧蘭治派藉口,來控告他們賣國。
“我們不放他們走,”有一個比任何人都激烈的愛國者叫道。
”上監獄去,上監獄去!”民眾齊聲地說。
那些市民叫著嚷著,跑得更快了,他們舉著槍,揮著斧頭,眼睛裡閃著火光。
然而,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生什麼暴行,守在布依坦霍夫附近的那一排騎兵仍舊是那麼冷靜沉著,無動於衷,默不作聲。他們這種冷淡的態度,比那群市民的叫嚷、激動和威脅更令人望而生畏。他們在長官的監視下一動也不動。他們的長官,海牙騎兵隊隊長,這時候手裡提著出鞘的劍,不過劍頭朝下,抵著馬橙。
這支隊伍是守衛監獄的唯一的一支隊伍,他們那堅定的態度,不但壓制住了那一群群亂糟糟的騷動的人,也壓制住了守在布依坦霍夫監獄對面,幫助騎兵隊維持秩序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