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品牌勾引著新興市場的人民實施“貴族”的消費。
於是,發達國家的老字號蜂湧向新興市場。老牌帝國主義荷槍實彈地湧進來以後,急需征服中國的市場。跨國公司不可能創造一個市場,它只能與本土企業分羹。這時,爭奪市場的戰爭開始了。
在市場爭奪戰中,跨國資本的風險比本土企業要高得多。因為所有的“本土化經營”如同高度變異的基因品種,結果無法預見。
如果中國企業家不妄自菲薄,將獲得毫無懸念的勝利。總有一天發達國家要面臨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崛起的新貴也會跳起來向發達國家的老字號叫板。噹噹網的一位女性高管,曾經提出“資本主義大鍋飯”的觀點,說寵大的外企裡面,那種官僚與效率低下的作風,跟大鍋飯沒什麼兩樣。日本本土企業的管理為全球所稱道,最近我接觸一間來華的日本企業,卻令人大失所望。這個世界五百強裡排名非常靠前的一個多元化企業,總部設在深圳,其中一項業務在深圳運營的攤子是很大的,幾千名員工。但該業務總部的僱員年輕、情緒化而沒有經驗,簡直令人難以置信。該企業絕大部分的員工在混日子,竟然有某一個部門三個員工連續曠工,而主管竟然稱不知情;在被人事部門發現以後,主管僅僅得到了一個警告處分;該公司一個經理的妻子竟然在行政部門任職,由於工作能力的問題,行政經理本身預算緊、人手缺,不願意用這位家屬,而這經理硬是想辦法讓妻子留在了公司。
我接觸到另外一間五百強企業,做零售,其採購部門的員工吃喝嫖賭,五毒俱全。因為流程控制與人力資源的失誤,公司在中國出現了許多服務質量、商品質量的問題。
我們驚悉:連體制也會老化的。
於是在發展中國家,再熱的頭腦也會冷靜下來,再沒有經驗的樸實人民也會精明起來。
我想起宗慶後在吹鬍子瞪眼:“娃哈哈沒有違約,違約的是達能。”真正明白了他的意思:娃哈哈與達能之間的協議經歷了幾次變更,最後一次變更,實際上形成“娃哈哈只與達能合資了部分工廠”的局面。
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也在從尊重行政命令向尊重合同進步。
合同是自由的,但自由與公平是兩回事。契約是“自由”的嗎?契約是否也只是製造不平等的工具?自願簽定的合同就不會損害自己的利益?宗慶後一直後悔當初在合資合同上籤了字,他為當初的簽字隱忍了十年。
自願地簽定合同,並不代表合同本身的真正公平。在全國股民都在深度套牢的今天,我說這句話,相信讀者比較容易理解。發達國家財大氣粗的老字號走進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的企業走向世界,有點像股市中的莊家與散戶。
但是,要等什麼都懂了再去做事情嗎?不,要摸著石頭過河。不然,就可能磨滅了直覺、銳氣、堅韌和應變能力。同時,企業家一定要與時俱進,看宏觀環境做決策,及時修正所有見不得光的行為——囿於宏觀與微觀各種原因,誰能十全十美呢。
資本逐利新興市場的大搏弈時代(3)
公平的市場要求公平的分配,2005年後,我國開始調整對引進外資的態度。
商務部研究院《2005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研究報告,指出由於外資合作控制差,導致國民總收入與GDP發展不同步、市場換技術的初衷未能實現、出現限制競爭的壟斷苗頭以及各地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氾濫等問題;政府沒有掙到錢,但是需要為環保問題、勞工退休問題,資源、人才等等的企業發展配套買單。
法律是終級的強權
在處理達娃之爭的過程中,我從關注兩個企業,逐漸去關注、反思整個國家。我看到,法律戰爭不但在企業間、跨國企業間,甚至在國家間也在上演。跨國公司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