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帶來巨大的衝擊,達能用500萬為中國人民上了一堂極具號召力的普法課,而五百強的香港宣告更使中國走進全球性反賄賂反*的聯合戰線中。
從國際競爭的角度講,抵抗外侮、保衛國民經濟唯一的武器是法律;從國家經濟發展與擴張的角度講,給中國企業創造良好的海外發展空間也要依靠法律;從企業自身的發展講,企業自保與擴張,處理危機策略,必須懂得運用法律武器。因此,法律是企業競爭的通行證與危機拯救的必殺技。
生產與經營負責把利益從想象變為現實,法律負責把利益從共有變為私有,這就是利益創造與利益分配。沒有野心,就沒有人類。總有人希望得到更多的東西,如果有機會,人人都希望統治世界,為所欲為。世界上,總有制定規則的人,總有人享有優勢的資源。法律保障最*裸的利益界定和利益分配。企業內外的各種關係,都需要法律去界定其利益、約束其行為。利益界定的過程中充滿了“吃虧”和“佔便宜”的主體。
而法律是終極的強權,是由國家的強制力量保障的唯一權力。
學者朗鹹平說,中國人民銀行有許多經濟學家,但沒一個能夠跟國際炒家的技術相抗衡。朗鹹平說的不是科學技術,而是金融技術,是用錢生錢的技術。中國有300個億的外國熱錢,中國不知道它是怎麼進來的;中國讓人民幣升值,堅持三個月,這熱錢自然就跑掉了,中國照樣不知道它是怎麼走掉的。
朗鹹平說的是金融技術,是用錢生錢的技術。當沒人敢挑起核戰爭的時候,隱蔽的經濟戰爭、金融戰爭、資訊戰爭、法律戰爭的技術都變成決定勝負的重要力量。
法律戰是國家主權最直接保護下的戰爭,不尊重法律就是在向主權國宣戰。所以跨國公司的法律技術應體現在對法律的“尊重”上。
達能,或者它的職業經理人,很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為了一已之私,損害他全球的員工。在處理達娃之爭的過程中,我從關注兩個企業,逐漸去關注整個國家,我看到法律戰爭不但在企業間、跨國企業間,甚至在國家間也在上演。跨國公司給我們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達能用500萬為中國人民上了一堂極具號召力的普法課。
戰爭警示:20萬合資企業何去何從(1)
跨國資本不會帶來法治經濟
夏目漱石曾經描寫過一隻貓,是夏目一本厚厚的書裡的主角。雖然這貓沒有加菲有名,但是比加菲深富哲理性——
貓有天發現一塊年糕被主人忘在桌上。貓沒吃過這種東西,也不太敢吃,所以它非常希望女僕發現這塊糕,把它收起來,這樣貓就不必冒險了。可是女僕就愣是把這事忘了。貓晃來晃去,抵制不了誘惑,終於決心去吃這年糕。這時貓感嘆著說了句有名的話:難得的機緣,會使一切動物作出並不情願做的事來——果然,貓一口咬下去,牙就被年糕粘住了!
貓忍不住偷腥,資本過之而無不及。明知危險,明知可能被抓住,但是還是忍不住做點有80%的可能不被抓住的事,抓住了以後就說:年糕沒人管,大家都偷,我不得不偷。這一點是任何資本都不可能改變的屬性,包括跨國公司、或者民族資本,並無例外。
但因為本土企業的理想還停留在“生存與發展”,尚沒有巴望“光榮與夢想”,因此其志向與跨國公司不可同日而語。跨國公司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什麼?關於這一點的爭論可能永無休止;但不管它帶來了什麼,首當其衝的是它對戰略資源的佔有,以及不公平交易的渴求。沒有一個跨越重洋的野心家是為了追逐平均利潤三倍之下的。
達娃之爭為中國長達三十年的引進外資的政策寫了非常有諷刺意味的長篇評論。
外資進中國以後搞“本土化”,第一個目標是研究中國“軟肋”,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