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可以說,司馬遷對伍子胥是很有同感的。他們在屈辱地生與如螻蟻一般死去之間,都選擇了前者。而且他們都是能集怨毒和隱忍於一身的偉丈夫。在中國古代,英雄們似乎總有一種讓人琢磨不透的氣質:亦智亦愚、亦勇亦怯、亦喜亦悲、亦是亦非。他們似乎天生就是為了來演一出悲劇。對於我們這些觀眾來說,權且把那已撕裂的美好留在心間。
第十二章
商鞅:自食其果的魔術師
看過魔術表演的人一定知道,魔術師雖然花樣百出,但是無外乎那麼幾個程式。其中比較典型的如魔術師首先向觀眾展示手中或臺上的物件,接著拿一塊布遮住這個物件,然後做些小動作,有時候嘴上還唸唸有詞。等到那塊布再度被掀開時,觀眾會驚奇地發現眼前的東西已經和先前的大不相同。
這就是魔術,常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商鞅在秦國的變法,恰被人稱之為:〃一場最為驚心動魄的魔術。〃
為什麼這麼說呢?許多人第一次接觸到秦國的時候,秦國便以它強大的面目示人,那已經是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這樣,許多人就不知道在一百多年以前,秦孝公統治時期,秦國還是一個蠻夷小國,〃兵弱而主卑〃。商鞅偏偏出生在秦國還未開化的時候。可他不是秦國人,卻跑到秦國去變法。這一變,就是19年,效果還很不錯。正如華人作家柏楊所說:〃它能把一個侏儒變成一個巨人,把一個沒落的民族變成一個蓬勃奮發的民族,把一個弱小的國家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
第三部分 第69節:商鞅:自食其果的魔術師(2)
從各種歷史教科書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商鞅被說成是〃改革者的先驅〃、〃代表進步力量的人物〃,說得形象一點,他就是一個魔術師。可是這樣一個傑出的魔術師最後卻被五馬分屍,這一爆炸性事件簡直和他的變法一樣出名。
有人說他作法自斃。讀過《史記·商君列傳》的人亦知道,司馬遷對商鞅的悲慘結局並不表示同情,反而丟擲一句:〃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意思是商鞅有今天,都是活該啊!聖賢如太史公者,何以出此落井下石之言?
第一節法家鉅子學成出國
我們常聽人說某某學成回國了,或者是某某出國學成了。但是很少聽人說某某學成出國了。就算真有這樣的人,這種說法也不普遍。不信,你可以上網去搜搜,看看哪個詞彙的使用頻率更高。細想其中的原因,八成是國外的教育比國內好,所以還沒到國外,便不能說學成。這麼說,商鞅竟成了一個另類?
當然,商鞅所處的戰國時期與現在大不相同。那時候天下的局勢還亂得很,周天子形同虛設,諸侯們各自為政。中國境內形成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局面。戰國初期尚有十幾個諸侯國並立,很快便只剩下七個大國,即秦、楚、韓、趙、魏、齊、燕。
如果把戰國的開始定在前403年,那麼,出生於約前390年的商鞅正好趕上了戰國初期那一段兵荒馬亂的年月。他雖然是一個小地方的人,但好歹父親是衛國國君,母親是一個沒有什麼正牌地位的姬妾。這樣的出身,雖然是庶出,也算是一個公子哥了。
據說,商鞅從小喜歡刑名法術,便有專攻法家兼兵家的鬼谷子做他的老師。這位老師可是金字招牌,教學質量絕對過得硬。他的學生當中,還有孫臏,蘇秦,張儀等,都是鼎鼎有名的人物。這些人一出山,便能引領朝局變化,主導歷史風雲。從名師麾下出來的,就是牛逼!
不知道商鞅是鬼谷子的第幾屆學生,總之,他學得很不錯。不過,衛國是一個小國,到了戰國後期,已經名不見經傳。商鞅留在那兒沒有用武之地,便不惜辭別父母,到了當時的戰國七雄之一——魏國。他確實會挑地方,當時魏國的最高領導人是魏惠王。這個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