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情景呢?
這時,幾聲鴨叫聲傳來,一大群戲水揉羽的鴨子在堰塘裡暢遊。
“春溪水暖鴨先知”不正是蘇軾那首《題惠崇春江晚景》裡的情節嗎。
回到家中,正在燒火做飯的孫媽對他說道:“剛娃,你大舅家今天收地梨兒,你去幫天忙吧。”
“嗯,好,吃完飯我就過去。”
地梨兒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既可作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
地梨兒,也叫,地慄兒,馬蹄,學名荸薺。
因它形如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稱它馬蹄,僅指其外表;說它像栗子,不僅是形狀,連性味、成分、功用都與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結果,所以有地慄之稱。
吃過早飯,孫剛就去了大舅家,大舅和舅媽正準備出門下田幹活。
“剛娃,來了,吃飯了嗎?”大舅媽問道。
“舅媽,我吃過了,今天來幫你收地梨兒。”
“我們正準備出門呢,我去搖拖拉機。”張大所拿起手扶拖拉機的搖把,三兩下就把手扶搖響了。
帶著工具,坐上手扶,沒多大一會兒,就到了田邊。
附近的田裡,都有忙碌的聲音,或開著拖拉機,或套著水牛,正在犁田耙地。
這一畝多田,在收了早稻之後,被張大所種上了地梨兒。
等別人家田裡只剩下光禿禿的稻穀茬子,張大所田裡卻是綠油油的一片,等待了一個漫長的冬季,就可以開收了。
挖地梨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很有趣。
張大所在十幾天前就把水放幹了,所以田裡還是很泥濘的。
這個時候荸薺葉子已經幹了,軟軟地倒在地上,就像鋪了一層暗黃的厚地毯。
孫剛穿著長筒水靴,帶著一副橡膠手套,下了田裡。
用長把釘耙翻開一大塊泥,許多排列著的地梨兒,像一個個士兵,然後用手一個一個扒出來,於是手上沾滿了泥。
戴著手套幹活,沾上泥巴之後手指卻不靈活了,所以也就放棄戴手套了。
雖說天上太陽照著,但是泥裡的溫度還是不高,幹了一會兒,孫剛就解決手腳都凍木了。
四周空曠曠的,風吹著顯得更冷。
孫剛蹲在田裡在冰冷的泥塊裡尋覓著目標,來的時候帶著小板凳坐著,四條板凳腿卻陷到泥裡,移動起來也不是很方便。
累了,便一屁股坐在田埂上休息。
“剛娃,歇歇吧。”大舅媽在旁邊說道。
“沒事兒,舅媽,不累,就是有點兒憋屈。”這個憋屈可不是心情,是被泥陷著,挪動的時候很困難。
忙碌了一上午,就收穫了幾筐地梨兒,這還算是乾的比較快的。
舅媽回家後,就在她家門前的堰塘邊淘地梨兒,把泥巴全不淘乾淨。
洗乾淨後的地梨兒,一個個色澤紅潤,個兒圓大,晶瑩光亮。
吃飯的時候,聊起來,張大所是受到別人的啟發,才種上地梨兒的。
村子裡很多水田,在秋天收完稻穀後,就放置在那裡,什麼也沒種,顯得有些浪費。
在外縣,他看到很多秋收後,在田裡種蓮藕、地梨兒。這種低窪的圩田適合水生作物,很有前途,於是便試種了一畝多,這是第一年。
他專門跑到別人那花高價錢從別人那兒買的種苗,這種地梨兒品種個兒肥大,大一點的荸薺1斤才10幾個,同時,具有皮色紅豔、皮薄質細,潔白爽脆、渣少汁多等特點而飲譽市場,深受人們青睞。
其實種荸薺並不難,主要是把握兩個要點,第一是要保證田間水位,荸薺是水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