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瀕臨瀨戶內海,大阪自古以來就是古都奈良和京都的mén戶,也是日本商業和貿易發展最早的地區,曾有幾代日本天皇在此建都,因此名勝古蹟眾多。大阪古稱làng速、難bo,後名大坂。明治初年改稱大阪。古代即是日本的海陸jiāo通要衝。1583年大阪築城後,商業開始繁榮起來。1868年開埠,1874年鐵路通到了這裡。大阪運河網發達,號稱“水都”。1889年設市後,大阪的工業迅速發展。進入20世紀之後,其工業生產規模僅次於東京。
趙恩寶透過潛望鏡仔細地觀察著周圍的情況,此時的他已經發現港內駐泊的數艘日本軍艦,其中有一艘是大型裝甲巡洋艦,但現在的趙恩寶,並沒有打算攻擊它們的念頭。
看著遠處岸上星星點點的燈火,趙恩寶想起了潛載火箭夾艙裡的那些重型火箭彈裡面裝的東西,又是一聲冷笑。
作為當年在曹妃甸海戰中的倖存者,他親眼目睹了日軍對當地居民所犯下的累累暴行。而當時的他身為一名海軍軍人,卻因為受傷和赤手空拳,無法ting身而出,去保護受難的民眾
那一次的經歷,成了他一生揮之不去的yin影和恥辱。
現在,報仇雪恥的機會終於來了。
“確定深度,距離。”趙恩寶收回了自己的思緒,沉聲命令道。;
隨著他的聲聲命令,在漆黑的夜空下,“海馬”號潛艇靈巧的轉動著修長的身軀,進入到了攻擊陣位之中。
在確定了潛艇處於側舷對岸的方位之後,趙恩寶下達了攻擊命令,隨著艇員們的cào作和液壓機及電動機的響動,隱藏在潛艇圍殼前後和艇體背部耐壓艇殼與非耐壓艇殼之間的火箭彈夾艙緩緩開啟。裡面的籠式發shè箱裡,一枚枚粗大的300毫米火箭彈lu了出來。
這就是“海馬”號潛艇最大的秘密——1920年型潛載火箭夾艙。
在這種潛載火箭夾艙裡,裝有口徑300毫米的短距離重型火箭彈,這些火箭彈採用籠式發shè的方式,佈置於潛艇圍殼前後的艇體背部、耐壓殼體與非耐壓殼體之間,朝向側面。平時掩蔽於甲板之下,裝填與發shè時由液壓及電力機械向一側仰起,另一端的非耐壓殼體上備有燃氣洩放mén。
在發shè時,潛艇將升到潛望鏡深度,用潛望鏡觀瞄並定好shè擊諸元,然後以舷側對敵方式,在潛望鏡深度發shè此種重型火箭彈,這種火箭彈體型短粗,shè程可達6至10公里左右,可以裝填多種戰鬥部(主要以凝固汽油彈頭和生化彈頭為主),用於大面積覆蓋攻擊敵方沿海城市和港口。
象“海馬”號這樣的可以發shè潛載火箭彈的潛艇,不但是中國海軍所獨有,在現在的這個時代,也是絕無僅有的。
而這種武器的設計者,不是別人,正是那位有著“高科技軍閥”名頭的年輕的邊防督辦楊朔銘。
此時此刻,就在發shè前的這一刻,趙恩寶還是想不明白,這位算起來當海軍時間並不長的年輕人,是怎麼想出這樣的武器來的。
“準備完畢。”副艇長報告道。
趙恩寶在潛望鏡前再次校對shè擊諸元完畢之後,沉聲命令道:“發shè”
“看,石井君,那是什麼?”
jing赤著上身的藝ji宮本千葉子指著窗外遠處夜空中突然閃過的道道紅線,向伏在他懷裡喘息的軍醫中尉石井四郎說道。
石井四郎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那如同流星般滑過天際的紅sè光芒,這些東西應該是從海面上飛過來的,呈拋物線般的落在了遠處的岸上。
石井四郎心裡一驚,他脫開抱著自己的十五歲的年輕藝ji的懷抱,就這樣一絲不掛的站了起來,來到了窗前,他死死地盯著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