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就那麼的從虛空消失無蹤了。

煉妖塔內,一片春意盪漾。

遠處煙波浩淼的翠湖之上,魚鷗唱婉,煙水粼粼,水霧渾然一體,雲蒸霞蔚,纖雲弄巧,湖後山峰若隱若現,嫵媚含羞,近處亭臺樓閣高低錯落。

珍禽異獸悠閒漫步,奇花異草奼紫嫣紅,份外妖嬈。

亭閣水榭旁的虛空之中黃光閃動,迷離的霧氣被扭曲的空間扯碎,漸漸現出了一道快速組合肉身百骸的虛影,還沒從方才的驚訝中緩過神來的鐘道臨剛一出現,便被眼前的所見再次深深震撼。

鍾道臨現在所處的地方明顯是個群山簇擁下的翠谷,青山隱隱,芳草萋萋,花紅似火,綠柳如煙,蘭香幽遠,萱草吐綠。

他萬沒想到在孤寂荒涼中坐落的煉妖塔內,居然會是一派清幽春色,圍繞在身邊的雲霧細雨絞纏,繚繞而上,使人感到如披輕紗,仿若在雲霧中漫步,眼外撲朔迷離的巍峨山勢,似刀削斧劈,絕壁圍繞,崢嶸俊秀。

身處谷底仰首上望,懸崖,峭壁,彩虹,藍天,白雲,堪稱絢麗多姿,驚險俊美,令人歎為觀止,俯視谷底,巨石橫生,錯落雜陳,更是別有風骨。

直到此時,鍾道臨的耳旁才響起一陣轟隆,凝神細聽,竟是遠方落瀑咆哮而下,從山瀑飛下的白浪匯而成譚,溢位的潭水與漫天飛灑的點點玉珠積成小溪,從地勢高處朝低窪處緩緩流淌。

潺潺溪水流過鍾道臨腳下,油然使得他感到一陣迷茫,難道真的是絕崖盡處自有奇景,還是煉妖塔根本就跟自己想的不同?

煉妖之塔,這個讓人一聽就覺得是鬼蜮的地方,居然會是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奇秀之地?

懷著迷惑不解的心情,鍾道臨穿過水榭,舉步緩階登上了一旁的樓閣,這些亭臺樓閣不知道是誰建的,伸手觸控椅杆扶手,居然沒有一絲累塵,雖然沒有特別用油脂打磨的光滑,卻也陣陣幽木清香入鼻,使人燻然泛起迷醉美感,迷惑緊張的心情也隨之放下。

鍾道臨信步亭臺水榭之上,不多時就已經逛遍了周圍樓閣群,九十九處建築不分南北,不依朝陽,完全依山谷地勢高低走向而建,甚至分不清哪間是主,哪間是次。

這樣不分主次的建築風格在華夏族群中是不多見的,也讓鍾道臨一下子沒有了頭緒。

從三皇五帝之後,天朝之人建房築殿,無不依尊卑地位破土立屋,皇城講究的是堂堂正正,從車馬道至城牆,必為外方內正,御城坐北朝南,拱衛禁城的外城仍一定是方方正正,元大都,洛陽,咸陽,開封,長安等都城,莫不如此。

就算是江南水鄉小鎮,儘管道路崎嶇,沿水道而建,村中望族跟城內高閥官宦仍會把房屋建的高而正,幾乎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主次之別。

這是華夏大地幾千年來形成的建築傳統,即使受中華文明滋養同化的番邦異族千百年來都這樣建房。

可鍾道臨明明發現此地樓閣佈局大氣而不失雅緻,只是透過簡單的採光,襯景,點綴,映象就能借助自然之力將景緻延伸而出,有些地方甚至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完全不假人手,自然而然融入山川秀景之中,又不會破壞周圍景緻的和諧。

崖上若有樓閣,隱約朦朦薄霧之內,在虛無飄渺中,貝闕珠宮,瓊樓玉宇,幻化成一個五光十色、光怪陸離的迷離仙境,令人心旌搖盪,目眩神馳,惶然不知天上人間。

如此藉助自然而又融入自然的建築手法已經達到了宗匠的境界。

此地九十九處房屋如果不是碰巧,那就一定是延續了皇城的“極於九”的習慣,可對比之下卻沒有皇城的沉穩內蘊的磅礴氣勢,一下子讓鍾道臨摸不透此地究竟是何人在居住。

為何一個人都見不到,房屋中卻不見灰塵,甚至連一絲頹廢之氣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