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民族企業“意識形態落後、管理落後、競爭力落後”的公眾迷信。

改革開放三十年,國際分工迫使中國在價值鏈末端維持5%的加工利潤,近年來受足抨擊,並非出路,至少已不合時宜;與此同時,中國市場被所有跨國企業垂涎。面對競爭與合作,本土企業出路在哪裡?

在大變革時代,思想、體制的碰撞發出火花,能夠回答時代的大命題;達娃之爭就是兩種文化、兩種體制的一場正面交鋒、激烈碰撞,回答了“本土企業出路在何方”的大命題。

企業法律風險控制系統失靈、糾紛開始後對形勢判斷失誤、缺乏戰略調整,導致了達能慘敗。

2007年5月——6月間,達能的股價一夜間跌入谷底——要知道這與美國的次貸危機可是沒有什麼關係,次貸危機發生後,對它倒沒有什麼影響。

這印證了我們的看法:達娃之爭解決的黃金時間是4…11新聞釋出會後的短暫時間,當時媒體公關先入為主、一切威脅引而不發——宗慶後即便有牴觸心理,也不過是要求達能為其謊言致歉。但是範易謀主帥拒絕給宗慶後臺階下,最終把企業送上了不歸路。

我們知道一個失敗的案例對於企業家的啟示的方式與成功案例是不同的。那麼,究竟從達能的樣板中,我們是要得到教益還是要受到教訓?首先這是一個問題。企業家不能從達娃之爭的表面上學東西,必須聽我揭示表面熱鬧後面的戰略戰術。

胡蘿蔔與大棒——戰術失靈

美國一位著名的總統發明的對第三世界國家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深入人心,所有的跨國公司在華經營戰略、滲透戰略都有這種色彩。

胡蘿蔔大棒作為談判策略,更可以說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恩威並施,誘惑以小利,威嚇以利害,剛柔兼濟,一邊堵嘴,一邊恐嚇,往往可以輕易得手。需要問的是,什麼樣的胡蘿蔔,什麼樣的大棒?如何喂,如何打?在這些問題上,根據當地商業文化、法治環境的不同,在各國的執行方案會有獨特性。

一般來說,企業到別的國家都不敢太“橫”,胡蘿蔔可能是非法的,大棒一般是合法的。

在每個國家,包括跨國公司的母國,胡蘿蔔總是給“關鍵人物”,不是給普羅大眾的。胡蘿蔔是敲門磚,不是救濟糧。不見兔子不撒鷹,胡蘿蔔全用在刀刃上。不合法的胡蘿蔔最主要的體現就是就是賄賂、以及商業賄賂;合法的胡蘿蔔表現為“尊重”,或者“表示尊重”的態度,以及優於當地企業的報酬、獎勵政策。

賄賂是非法的;雖然一般情況下接受胡蘿蔔的人不會去咬餵食的那隻手,但是有經驗的跨國公司做的還是很小心。不是關鍵時刻、沒有重大利益,一般沒有露骨的賄賂。

大棒的採用則更加小心。除非萬不得已,企業不會選擇非法的大棒;因為非法的大棒挑戰了法律作為唯一強權的地位,會遭到國家機器的報復。

所以在達娃之爭中,達能的胡蘿蔔與大棒的搭配是首先要保證自己的法律安全,不會授人以柄。什麼叫法律安全呢?

達能戰略全景揭秘及點評(2)

第一 在法律上站得住腳,受到法律保護;

第二 不一定有理,甚至可能損害了對方的利益;但是談判對手若為了糾紛的成本與風險起見,或者基於其他的考慮,有可能放棄爭議的權利,這樣也是一種“安全”。

達能就是在這樣一個考慮之下發明瞭“宗慶後三宗罪”。在範易某向宗慶後攤牌時候,他採取了刀和金一起上的策略:宗慶後伸頭是亂刀,縮頭就是6000萬,美金——達能想用6000萬美金的胡蘿蔔為代價,換取價值百億的非合資公司資產:它幾乎賭贏了。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光明身上。光明的當家人王佳芬在其著作《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