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硯臺,除了自己,已經全然離奇死去。其中種種,詭異難言,實實令人難以相信。
梅清掩卷深思。在此之前,他一直是一個隨遇而安之人,本來自己的身體就久病才愈,家世也不需他操勞費心,因此從來不知世事有何要自己勞心的。但這次事件發生,在面對一這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情時的那種無奈與無助的感覺,在他心中深深地留下了一道陰影。
“三清早來了。”隨著一聲招呼,梅清抬起頭,正看到天字號老張邁步走了進來。
這幾天老張與梅清混得越發熟了。老張名喚張啟正,字仲達,年紀大概有五十來歲,平日裡總是板了黑黑瘦瘦的長臉,難得見露出個笑容來。平日在這院子裡,也不大見他與人有什麼言語來往,偶爾說話也有些冷冷的,人緣不算多好。
張啟正玩收藏,已經有些年頭,專玩的字畫碑帖,尤其喜愛古籍善本。這年頭高官貴族玩古玩的,大多是經營這些東西,取其文氣雅緻。至於價值高昂的玉器瓷器,倒不特別關注。
張啟正最得意的東西,是手裡收的各類金石佳拓,林林總總怕不有數百件。此時正值明季盛世,出土鐘鼎之物漸多,因此較之前世,可見佳品也頗盛。只是此時文人墨客,對前代鐘鼎文字,卻是少有研究。因此拓片雖佳,但辨識卻成了一道難題。
三代鐘鼎上,常見有銘文的。其文字,歷稱為金文或鐘鼎文,屬大篆之類。大篆小篆,雖然說是一脈相承,但其辨識難易,卻相差不可以道里計。
其原因,乃是小篆本是秦一統天下後頒行的標準文字,更有後世《說文》這樣的字典為翻譯註解,因此辨識難度不大。而大篆,卻是起自上古,淵流甚雜,同字異形等情況頗多,更少有考據,因此此時世人幾乎無有能辨識者。
前些時,張啟正新得了一件青銅盂拓,乃是輾轉求來,不知來歷。其上數行銘文,艱澀難識,雖然過眼之人甚多,卻是無人能識得。後來攜來請梅清一看,梅清一語斷定,其文意乃是商時一位諸侯國公,以王所賜銅造的此物,將那銘文一一為張啟正解明。
張啟正也是浸於此道的老手,自然知道梅清這份學識如何難得,當下幾要驚為天人,立時便拉了梅清的手,兄弟相稱,更是力請梅清到家中為客,以為請教。
梅清見了張啟正手中所藏各類金石拓本,也是連聲稱讚,道可堪稱海內之冠。尤其其中幾件大器,文字竟有數十上百的,洵為少見。張啟正向以此自傲,只是所交之友,多不甚明其意,因此聽了梅清之言,只覺得為平生知己,連稱“有傾蓋如故”。自此張啟正與梅清,極是親熱,每日裡無事時,都要轉到黃字號來,與梅清清談近日京城中各類奇聞妙談,或是共賞新得玩意,很是相得。
今日張啟正滿面帶笑,進了門來道:“三清,今日可有空,與愚兄外出一行?前兩天愚兄一位方外之友,偶然得了一套道書。以我看來,大似宋版,只是其中多有可疑之處,難以斷定。因此想借兄弟法眼一炬,不知可行得方便。”
梅清微現為難之色道:“今日黃兄偶有要事,你我若再走了,若有些事時,秋大人面上需不好看?”
張啟正嘿嘿笑道:“三清你來得時日還短,這衙門中事,卻不是如此做法。你且放心,秋大人那邊,我自有擔帶。便勞你大駕,走上一趟吧。”
梅清聽張啟正這般說,也不再堅持,一笑點頭,將手中文件收拾妥當,便拴了門,與張啟正一併出來。
太清宮位於京城西北,規模不大,卻甚是精巧。此宮原是全真派一處道場,前代之時,全真一派受朝廷推許,香火也旺過一段。只是時過境遷,有明一代雖然尊崇道教,卻只重正一,冷落全真。所謂世態炎涼,這小小的太清宮也隨著冷清了起來。殿門宮牆,都已經有些斑駁了。
張啟正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