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與福克納的父親默雷·福克納相似的倒黴相,埃爾默的母親身上有著與福克納的母親莫德小姐相似的厲害勁,埃爾默身上則更有他常見的專注和搖擺。佐愛蒂是福克納從來沒有直接接觸過的勇敢、有愛心和獨立性的人物,後來出於前所未有的深刻需要,他重新塑造這個人物,創造了凱蒂·康普生,和她一樣殷勤溫柔,一樣有愛心、不吝施捨,一樣離家出走。
放棄《埃爾默》後,福克納又陷入茫然若失的心境。9 月下旬,離開巴黎去雷恩、魯昂和亞眠,在亞眠度過28 歲生日。回巴黎後得知波尼利弗賴特公司同意出版《軍餉》,但仍定不下心來,因而前往英國。此時歐洲之旅已近尾聲。斯通預期的幾年縮短為5 個月,收穫不大,依然是小地方的二流詩人行將轉為小地方的二流小說家。向天職意識,不僅作為一名作家,還作為一名小說家的天職意識靠近了一些,但仍忐忑不安,舉棋不定。新奧爾良時的豪情已消失殆盡,在巴黎更談不上有豪情。住過11 月,決定請人給自己畫幾幅像。對一個省吃儉用的人來說,畫像收費昂貴,但是他覺得十分必要,符合他在那裡的工作——給埃爾默和自己畫像。
回牛津時已是一個地道的蓄長鬚的落拓文人,他焦急地等待《軍餉》出版。在利弗賴特接受這部稿子的鼓舞下,開始寫一些自認為商業化的東西。
豈知開頭好寫結尾難寫,他越寫越心神不定。不久便躲到大學生宿舍裡去喝酒講故事,有時一連幾天不露面,也不通知父母去向。2 月25 日《軍餉》發行時,他在新奧爾良。社會反應遠不如他的期望,彷彿是今後的遭遇的預兆。
雖然評論家都相當喜歡這本書,但買的人不多。牛津人感到愕然,他母親認為是家醜,父親不屑一看,便宣佈此書不宜閱讀。密西西比大學拒不購買,連贈書也拒絕接受。以後的虛構小說寫到家鄉近處時,人們識破他在發洩私憤,把地方性問題公諸天下,對他敵意越來越深。此後20 多年之久,密西西比人拒絕放過或忘掉他製造的麻煩和痛苦,也不願意相信一個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居然成為大作家。但這時一切才開始,因此只表示驚愕。
夏天到來,福克納決定回帕斯卡古拉,他住膩了新奧爾良,在牛津又心情不舒暢。回牛津後,同埃斯特爾見過幾次面,但是海倫·貝爾德在帕斯卡古拉,他還想贏得她的好感。兩人一起游泳、划船、散步、談心。海倫年輕、活潑、聰穎,他喜歡朗誦詩歌、講故事給她聽,這一時期的兩本書——1926年1 月27 日的寓言《五朔節》和“1926 年6 月作於密西西比州牛津”的十四行組詩《海倫:求愛》——
都是為她寫的。用印刷體抄寫和裝訂得工工整整,證實了《埃爾默》中已露端倪的事:海倫已取代埃斯特爾,成為福克納生活中的偉大愛情。1925 年兩人在新奧爾良的邂逅似乎很隨便,可是,福克納對海倫的感情迅速升溫。雖然《海倫》組詩上寫的日期為1926 年6 月,其中的題辭詩和前7 首十四行詩的日期為“1925 年6
月於帕斯卡古拉”。1925年和1926 年的十四行詩加在一起說明,始於新奧爾良、續於帕斯卡古拉的求愛,福克納在旅歐期間念念不忘。他感覺到海倫的母親貝爾德夫人不讚許的分量,也知道根本原因在於他衣敝囊澀。但他也知道,這第二次的偉大愛情的更大的障礙在於對方本人的冷淡,而不是母親的反對,這是與第一次不同之處。福克納在一封沒有標明日期的信中回憶對海倫的第一個印象:穿一件亞麻布裙子坐在威廉·斯普拉林家的陽臺上,“心眼裡根本沒有我”,或許“早已決定不理我”。海倫的冷淡一半是同意母親的價值觀。其實她喜歡結交怪人,只是談到婚嫁,她選中新奧爾良一個有遠大前程的青年律師。再說,福克納的身材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