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過硬,以後對著人的時候,越能夠沉著冷靜。他又說因為周大夫下鄉定點醫院培養基層外科大夫去了,所以沒能給咱們上課,不過他是咱們教學主任,早晚能碰上,他說趕上週老師主管教學,是不是咱們的福氣就不知道,但一定是咱們今後病人的福氣,那是沒錯的。我覺得韋大夫說這話的時候特別特別認真,跟他嘻嘻哈哈開玩笑的樣子根本不一樣。”
陳曦沒說話。
八卦之心人皆有。更何況是二十歲的女孩子。
固然經常嘲笑葉春萌和同宿舍其他女孩子“幼稚”,但是聽著從這頂尖的醫院牛烘烘的外科,學術拔尖的侯大夫到“傳奇”的韋大夫,提起“周明”二字帶著的那份敬重,陳曦也忍不住好奇,只不過,忍著,偷偷地好奇,沒把“幼稚”表現出來。
周明,三十二歲,現在最年輕的大病區主任、副主任醫師——當他在三十歲時被破格提升為副主任醫師的時候,也是全系統四個教學醫院三個附屬醫院最年輕的一個。
然而,若論他得到過的全國獎項以及保持的“紀錄”,卻沒有韋天舒多,論國際期刊發表的文章,也沒有另外一位病區主管程學文級別高……
看了不少有關社會陰暗面以及從古到今的人事鬥爭的名著的陳曦,一貫善於懷疑,從來不像葉春萌她們那麼容易相信更加容易感動。她忍不住想,這位傳說中的周明也許就是老好人一枚,才華平平但是人緣良好,所以不招人嫉妒,更可能是會“為人”而並非會“做事”,傑出如韋天舒者,木秀於林,加上性格狂放,恃才傲物,一定不會對上司溜鬚拍馬,也不見得會去拉攏平級與屬下,在人望上,確乎是不會超過那些八面玲瓏、長袖善舞的人的。
不過,陳曦並未曾把這一番懷疑說給任何人聽。善於懷疑的陳曦有個好習慣,那就是懷疑擱在心裡,未到懷疑被證實的時候,通常並不太發表感慨。
在“周明”的問題上,陳曦應該感謝自己的這個好習慣。如果她沒有這個習慣的話,那麼難免,她的這番懷疑要大大影響她“考慮問題特別精闢”這個宿舍公認的盛讚,而留下被葉春萌她們嘲笑一輩子的話把兒。
無論周明是否“會為人”,周明的“專業”絕非平平,這,就在五分鐘之後,輪到今天跟急診小夜班的張歡語和李棋推門進來,激動地宣佈今天第一醫院外科最大的“新聞”的時候,得到了絕對的證實。
長大 第二章3
“咱院終於做成功了一例肝移植!”李棋還沒坐穩就說,“整個普外如釋重負,主刀的就是傳說中的周明。”
葉春萌感嘆了一聲:“果然啊!”
而陳曦,半天沒說話。
她們從侯大夫那裡知道,從三個月前開始,全國挑選了幾家醫院先嚐試開展肝臟移植手術,第一醫院是其中之一。這幾臺手術的成功與否,是今後科室是否可以繼續開展此項手術的重要評判,更是醫院科室的榮譽。
分給第一醫院的前後有三個病人,兩個老主任分別做的前兩臺,最終病人都沒有熬過圍手術期。外科的壓力,就連他們這些見習學生都感覺到了。
系統的兄弟醫院已經成功了一臺,病人在兩週前度過危險期排斥期,轉到普通病房了。有比較才有鑑別,不能說第一醫院的外科大夫希望兄弟醫院也失敗,病人也死菜,但是……他們的成功,無疑將這份壓力加了碼。
關鍵的第三臺,怎麼做,誰來做?
一年後陳曦他們便都明白,如此尖端的手術,反映的是團隊的水平,而病人自身的身體條件,以及術後護理等多種因素,無一不影響著最後的結果,這絕非外行所想的,只決定於某個主刀大夫的個人水平。但是如今,在幾個才抱著臨床課本讀了一年的小丫頭片子眼裡,手術的成功還是失敗,可絕對就跟主刀大夫個人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