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地聯絡在了一起。

他們不由覺得前面兩個做手術的主任,寶刀已老——甚至根本就是名不副實。而這作為最終成功了的移植手術的主刀大夫周明,在他們眼裡,可就成了個偉大的天才。

那天晚上一整個宿舍都在討論周明。張歡語還從另一個小大夫江賓那裡探聽到了周明的另一個傳奇,據說在他二十八歲,尚且是個低年資的主治醫的時候,在一場讓整個外科人仰馬翻的,因附近違章建築坍塌,同時送來的近十個腹部臟器損傷的搶救中,令人咋舌地創造了“快”的紀錄。

找出血點快,止血快,在那場搶救中,比從來以快著稱、保持了多項手術全市乃至全國最短時間紀錄的韋天舒還快。

江賓說,周明其實從來並不求快,而是求精求細,他的任何一臺手術都可以作為教學錄影錄製,做得更快是對外科大夫手術技能的一種挑戰。但是確實沒誰能說,五十分鐘的手術四十分鐘做完,會對病人預後有任何絕對良好的效果,周明好像總是對這種挑戰缺乏興趣。

然而四年前的那場搶救,當尋找出血點並止血的時間,絕對會影響病人存活以及手術後休克的可能的一次,他是最快的。

張歡語、李棋、葉春萌她們唧唧喳喳地討論比韋天舒更加傳奇的周明,他保持的紀錄,他因為這臺移植手術創造了幾個“第一”——第一醫院第一臺成功的肝移植手術,當年以及之後若干年內,主刀肝移植手術的最年輕的醫生,唯一一個只是副主任職稱而能做肝移植手術主刀的醫生。

他們也在猜測周明的性格和樣子。

陳曦一直沒插話,沒參與這種“幼稚淺薄”的討論,但是,她也一樣在心裡好奇,並且非常淺薄地暗暗希望,這個周明,就算不能像韋天舒那樣帥,也千萬不要走李宗德的大師傅或者屠戶路線。

。 最好的txt下載網

長大 第二章4(1)

臨進科之前的那個週日,葉春萌被她大姑叫去“勞動鍛鍊”了。

葉春萌的大姑是她家學問最高、最有出息的一個,當年從小縣城考到北京最名牌的大學,現在已經是這個大學的著名教授。而她的姑父很普通,職稱到退休也沒能夠扶正,卻因為一直熱心公益,關心黎民疾苦,特別善於寫些針砭時弊的文章,而連續多屆被選為人大代表——而且由於那些文章,多次成為代表中特別優秀的部分,得以照片常年地被陳列在小區宣傳欄的櫥窗裡。

作為葉春萌在北京唯一的親戚,大姑顯示出了對這個侄女的關懷。不過這種關懷,完全不同於她們班裡其他同學的在北京的親戚那樣——膚淺。

比如說,李棋的伯伯、伯母每次來宿舍,都是一副賑濟難民的架勢,成箱的蘋果橘子,一大包一大包的花生瓜子,奶粉麥片;張歡語的小姨、姨夫,除了賑濟難民之外,還有著李棋的北方伯伯不具備的細緻,他們幫張歡語做了一個可以安在床頭的書架,這樣她冬天的晚上看完書,就不用離開溫暖的被窩,到她們公共的書架上去放書。

作為一個大學教授,更作為一個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的妻子,葉春萌的大姑對侄女的關心並沒有停留在物質層面——不,用“停留”不太合適,應該說,直接超越了物質層面而集中在精神層面上。

她關心的是侄女以及她的同學們的心靈的成長。

第一次走進她們的宿舍她就發出由衷的感慨:“現在的條件可真是好了啊,比我們那時候好多了,有暖氣,有風扇,居然還有電視機。不過這條件太好可也是問題,現在的孩子就是缺乏老一輩那種艱苦奮鬥的精神。”

待得見她們陸續打飯回來,她忍不住搖搖頭,說:“你們食堂的條件可真不錯啊,哪像我們當年,基本都是醃菜,能吃點新鮮青菜就很了不起了。不過條件好你們也不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