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什麼不合適?哦,他就坐在哪念一個月的經,我出幾萬元買個地皮建個廟,那些農民一年到頭把日頭從東背到西,看看能賺一萬不?這他還嫌少?他念的什麼經?誰聽到了?人民教師教一年書,不比和尚說的話少?教師又是什麼待遇?不合適?哼!就這麼幹。”
張寬說完,就讓司機開車,要回萬源,和徐迎春約定的時間到了,要去吃飯。
卻說明遠接了這個茬子,開始犯難。拿地都好說,幾萬元老闆給,可要建廟,五千塊根本不可能,好些的狗窩搭起來都不止五千,何況是廟?
說不幹吧,老闆交代了,幹吧,五千塊如何成事?
就算真的如同老闆所言,隨便圍四堵牆蓋個頂就算完,如果真這麼幹了,不說和尚,百姓們都要罵死。
你一個大服裝廠老闆,花十萬建個廟有多難?拿五千塊忽悠人?
想著就頭疼,但畢竟是做生意的,腦子轉的快,一個轉身,就有了主意,興沖沖地去找溫塘口的村長徐新和。
徐村長已經知道明遠找地建廟的事,並不太關心,反正那塊地是荒地,又臭又爛,隨便他們折騰,自己只要管好村民,保持住溫塘口的gdp就行。
但明遠畢竟是萬源的代表,作為溫塘口的第一龍頭企業代表人,徐村長自然不會輕視,連幾個牌友的麻將都推了,在自己家裡接見了明遠。
明遠知道徐村長忙,長話短說,萬源老闆張寬前不久去西京,結下佛緣,近些天心生感悟,要在溫塘口建寺廟。
建寺廟,是大功德,自然有大福報,張總實誠,願意將福報和溫塘口的廣大村民們分享。
徐村長就懂了,“你是打算號召村民們捐款修廟?”
“不是修廟,廟太小,請不來大佛,我們得建寺,西北名寺有幾個?基本都在西京,青龍寺,慈恩寺,千佛寺,法門寺,我們渭陽有什麼?什麼都沒有。”
徐村長聞言眼睛亮了,“哦,是這麼個理,不過要建寺,恐怕得去國家佛教理事會申請吧?”
明遠道“這個倒不用擔心,有悟正大師去解決,我們只需要籌集資金,給出地皮即可。”
明遠說完,見村長皺眉思考,繼續循循善誘,“再說,建個寺院,自然會有香火,別的不提,這四面八方五十里內,只有這一家寺院,到時候人流如織,你還怕不能給溫塘口創收?”
“是了,除了創收,同時也給溫塘口爭了名譽,有個寺廟在此,號召村民向善,少些糾紛,一團和諧,這不正是一舉多得的大好事?”
“誰說不是呢。”明遠呵呵地笑,“徐村長,你的號召力大,不如把這事組織一下,等到寺廟建成,所有捐款人的名字,全都刻在寺廟的福緣壁上,千古留名,你看咋樣?”
“行,我覺得這樣行。”徐村長意氣風發地道,“能起到旅遊景點的寺廟,造價可不低呀,我覺著,怎麼也得一二百萬吧?”
“唉,一二百萬哪裡夠?一二百萬能建,我們萬源自己就可以出全資,這一個旅遊景點,不僅僅是寺廟,周邊的相關設施都要建立,佛教文化傳媒,音響圖書,少林功夫培訓,摩天輪,過山車,水上公園,這些都得有啊。”
隨著明遠的描述,徐村長的心思也活泛了,自從上任以來,自己多次跟其他村的村長去旅遊景點學習開會,往往都會感嘆人家那裡的繁榮昌盛,哀嘆渭陽地區的經濟落後。
現在一想,渭陽地區沒有寺廟,也沒有好的旅遊景點,工業化生產已經逐漸沒落,連萬源這樣的巨無霸企業都快頻臨倒閉,溫塘口的明天將何去何從?
發展旅遊業,不免是一條出路,先弄個寺廟,吸引一下人氣,而後再逐漸的擴大發展,過個四五年七八年,溫塘口將會成為渭陽的第一大遊樂場地,何其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