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如豹他們也已經回到了汝寧,他們和鄭蛟、鄭掌櫃一起都等著吳世恭的歸來呢。
張如豹的事好辦,在吳世恭當面宣佈:任命其為水師統領兼水師陸戰團團長後,他帶著歸來的人員到信陽上任去了。
而複雜的就是與鄭蛟商議鄭芝龍借兵之事了。(未完待續。。)
第五百二十三章莫明其妙的跳槽
“吳大人!等貴部準備好,小人就與他們一同回福建。請放心,我家大哥會對貴部人馬一視同仁的。”鄭蛟笑著說道。
接著鄭蛟就看到了吳世恭臉無表情地端起了茶杯,他覺得微有些尷尬,於是立刻連同鄭掌櫃告辭了。
在這次談判中,鄭蛟死咬住鄭芝龍只能夠接受一千名汝寧軍兵丁,而其中三百名將分散到海船上,所以真正在臺灣島上的兵丁才有七百人。
而鄭芝龍將在臺灣島上劃出一塊土地給吳世恭,並且將從福建運送二千戶移民幫助開發。鄭芝龍還允諾了,如果吳世恭能夠在河南再招募一千戶移民,他也將無償地幫忙運送到臺灣島。
從鄭芝龍劃出的土地來看,面積並不小,而且如果汝寧軍有能力,也可以沿著這塊土地向臺灣島的內部延伸,應該說可擴充的餘地很大。
可是吳世恭已經從張如豹那裡瞭解到,現在的臺灣島完全不是後世所瞭解的祖國寶島。在這島內,因為根本沒有開發過,也根本沒有開挖過水利溝渠,所以河流流量是變幻莫測,自然災害頻發,造成了可耕種的土地相當少。
再加上臺灣島上的原住民還處於刀耕火種階段,也就是說完全就是野人,他們之間經常互相爭鬥不算,而且習慣於下山“獵人頭”,因此,到臺灣島開發本來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而就靠這七百汝寧軍,能夠保護住去開發的移民就很不錯了,根本沒可能向外發動戰爭,更不用說驅逐出荷蘭人了。
而且鄭芝龍也限制住了汝寧軍。鄭芝龍劃給吳世恭的土地是處在臺灣島內地,而港口就全部被鄭芝龍控制住了,因此從補給上就能夠掐住汝寧軍的脖子。並且因為在港口外圍有著汝寧軍的防禦。也變相保護了鄭芝龍的港口。
並且鄭芝龍給汝寧軍的移民也都是福建人,最多再加上吳世恭自己招募的佔少數的河南人。可萬一雙方有了爭執,那些移民會傾向誰呢?那結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吧!
而鄭芝龍付出了些什麼呢?一大塊他看不上的臺灣土地,最多再加上之前又送給吳世恭的兩條海船吧。
其餘的,幫助汝寧軍訓練水手?可汝寧軍的兵丁也幫助鄭芝龍的海船作戰。幫助汝寧軍建造內河船隻?可汝寧軍也會支付建造費用。怎麼樣也是互相得利的吧!
因此可以說,鄭芝龍的條件是大佔便宜,而吳世恭為了達到在臺灣島插一腳的目的,也不得不捏著鼻子簽訂了這個協議。可是吳世恭的心情肯定不爽,他也沒必要在鄭蛟、鄭掌櫃這些身份比較低的人面前掩飾住自己的心情。所以連客氣話也不說,就端茶送客了。
而臺灣島問題的解決。水師的建設又立刻擺上了日程。吳世恭不可能有這麼多的財力和物力在淮河和長江上建立兩支內河水師,所以一定要有所取捨。
因此吳世恭最終與汝寧軍文武商議,決定在洪澤湖和武昌附近建設兩個水師港口,透過鬆江府的那個港口,有效的聯絡這兩大水道。並且還能夠與臺灣島進行航運。至於淮河信陽至洪澤湖段的水道,也只能夠用小船航運了。
不過就算如此。也將花費汝寧軍鉅額的銀兩。而且洪澤湖和武昌的港口也都還在紙面上呢。雖然咬咬牙,可能汝寧軍還可以湊得出這麼多的銀子去購買,可擁有港口的當地官紳肯不肯賣呢?那還是未知數呢。於是吳世恭就讓熟悉水上的唐六先放下手頭上的事務,先去解決港口的問題。
至於派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