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耶律鐵力也知道李風雲的倚仗是什麼,當初他們正是看中了這個優勢,才毫不猶豫地追隨李風雲遠征高句麗,唯有粟末靺鞨酋帥鐵驪不清楚,所以他看到阿史那咄爾等人遲疑不語,於是急切問道,“優勢何在?請明公指教。”
“安東有十萬大軍。”李道,“這就是我們最大優勢。”
鐵驪愈疑惑。安東有十萬大軍,這他知道,這也是靺鞨諸部畏懼害怕,紛紛臣服的重要原因,只是安東糧草短缺,不要說支撐十萬大軍長途遠征了,就連養活他們都困難重重,所以這雖然是安東的優勢,但就目前狀況來說,卻是安東最大劣勢。
“你們知道安東有十萬大軍,正分批東進,很快就會6續渡過鴨綠水,向平壤逼近。”李風雲看了眾人一眼,不緊不慢地說道,“這對你們來說不是秘密,但對平壤來說卻是秘密,並且到目前為止,我安東大軍還沒有暴露,暴露的僅僅是靺鞨諸部。”
李風雲舉起馬鞭指向鐵驪,語含雙關地問道,“現在,莫弗知道我優勢何在了?”
鐵驪略略皺眉,沉思少許,有所估猜,遂試探問道,“明公莫非示敵以弱?”
李風雲微微頷,“既然形跡暴露了,再想悄悄殺進平壤腹地已無可能,至於你當初所獻反間之計更無實施之條件,所以理所當然即刻變計,而最好辦法莫過於示敵以弱,以靺鞨控弦為誘餌,誘敵出擊,引蛇出洞,把高句麗人誘到野外決戰。我們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畢其功於一役,一旦成功,則平壤唾手可得。”
鐵驪猶豫不決,難做決斷。阿史那咄爾、辱紇王孟壩和耶律鐵力則面面相覷,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個重要問題,李風雲是不是過於自信、過於樂觀了?
此計雖妙,李風雲的陷阱雖挖得好,但此計的關鍵是戰決,如果安東主力大軍不能及時趕到戰場,或及時趕到戰場了,卻遲遲不能決戰,優勢轉眼就化為劣勢,數萬將士、數萬匹戰馬飢腸轆轆,大軍深陷困境進退兩難,後果不堪設想。而更重要的是,高句麗有乙支文德、姜以微、高建武這些足智多謀的統帥,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誰敢說他們就會判斷失誤、上當中計?一旦他們識破了陷阱,或者另有對策,一門心思據險而守,重兵防禦平壤,就是不出城,更不到野外與敵決戰,李風雲便無計可施,安東遠征軍將何去何從?
爭論由此開始。
阿史那咄爾、辱紇王孟壩、耶律鐵力和鐵驪等諸種酋帥,站在高句麗人的角度,以高句麗人目前所處困境出,推斷高句麗人不可能兩線作戰,不可能在抵禦中土人攻擊的同時,還積極與靺鞨人決戰,這分明就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一旦因小失大,高句麗必亡,高句麗的統帥們不可能犯下如此低階錯誤。
由此質疑李風雲的計策,如果誘敵失敗,高句麗人據險而守,閉門不出,十萬安東大軍雲集鴨綠水以東,內無糧草,外無援兵,怎麼辦?
所以他們謹慎保守,不到迫不得已不願行險一搏,畢竟此次東征,中土勝券在握,安東大軍只要突破側翼,有效牽制和分散高句麗兵力,幫助東征主力迅渡過鴨綠水,接下來兩路大軍會合,幾十萬大軍攻打一座搖搖欲墜的平壤,輕而易舉,然後大家坐在一起興高采烈地分戰利品,多好。
至於李什麼中土皇帝要剷除他們,這個可信,雙方本來就是仇敵,敵對是長期的,臣服是暫時的,中土皇帝有機會當然要殺他們,但正因為如此,安東這邊才要儲存實力,不能因為一時衝動就與高句麗人打個兩敗俱傷,白白讓中土皇帝撿個便宜“一鍋端”了。
李風雲做出妥協,做兩手準備,選鋒馬軍還是風馳電摯南下,先殺到大定河、薩水一線燒殺擄掠,同時命令安東步軍團主力迅由國內城方向渡河東進,大踏步南下會合。在此期間,若高句麗人上當中計,主動出擊,主動尋找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