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任隨說:“呂葦去買了一些床上用品和曰常用品,回來整理房子,沒能去機場接機。”
“機場接機哪裡需要這麼多人。”黎晶說:“在家收拾房間更累,辛苦你了,小呂。”
“不辛苦。嫂子你跟我來看看,還有什麼需要調整的。”呂葦招呼劉懿說,劉懿跟她走到各房間去。
“呂葦。哪個呂哪個葦,什麼地方人,算是你同學還是女朋友?”任國安問。
任隨說:“呂葦,兩口呂,蘆葦的葦。東吳人。家在金陵市,父親開了一家小型貿易公司,主要業務是食品批發,這兩年,做過幾次屯貨,都很有收益。她自己也特別喜歡做貿易,認為做貿易的最高境界就是奇貨可居,所以我們平時都叫她呂不韋。她是我的同學,也是我女朋友,將來也有可能是我的妻子,我很喜歡她,希望她能跟我一直走下去。”
“只要自己覺得不錯,我們做家人的不會反對,你也是成年人,對這方面多自己考慮就行。我們家也不是什麼達官顯貴,更不是什麼商界名流,只要對方人品好,就行。”任國安說。
“你們怎麼給她取那麼一個外號,呂不韋,小人書上說,那是個大壞蛋。”黎晶說。
“呂不韋可不是大壞蛋。”任國安說:“那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我們還組織學習過他的《呂氏春秋》,他有一段話,是要求我們背誦的,我現在還記得:兵入於敵之境,則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於都國之郊,不虐五穀,不掘墳墓,不伐樹木,不燒積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虜而歸之。在這段話裡,他提出了‘義兵’的思想,所謂義兵,就是‘正義之兵、仁義之兵、勇義之兵’。一部戰國史,從始至終戰爭不絕,一場大戰傷亡的人數往往在數十萬以上。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趙國戰俘竟有40萬人被坑殺!此戰是古往今來最慘烈的戰爭之一。當時呂不韋正在邯鄲,親歷了戰爭給趙國造成的創傷。因此他執政後儘量避免硬碰硬的戰爭,以減少損失,反對在戰爭中大規模屠殺,大大減少了戰爭的創傷,以至於後來取得了更大的勝利。應該說,呂不韋的戰爭觀是進步的。”
任隨還是第一次聽父親說起這純理論姓的東西,沒想到行伍出身的父親居然還會知道呂不韋,知道自己從未涉足的義兵說。問道:“我聽過一種說法,兵則無義,意思是既然已經興兵,破壞是肯定的,不會有什麼積極的意義。至於呂不韋的義兵說,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是對軍事行動破壞姓的一種修正。”
“你這種想法正好是催生義兵學的前提。”陳維政說:“在戰國時期,因為戰爭太多,殺戮太過,很多人對戰爭很厭惡,提出了偃兵學。意思是要休兵,停戰,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利益的需要,是發展的必然。但是,在戰爭中應該恪守一點,就是義兵。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也是被*無奈。”
“抗戰時,南京大屠殺,萬人坑,千人斬,這些可沒聽說過什麼義兵。”任隨說。
“義兵,說的是國內戰爭,對境外戰爭,是不能談什麼義兵的。如果跟侵略者談義兵,不如直接把頭伸到對方的屠刀下更省事。”陳維政說:“在清末,西方列強進入中國,當時的無聊文人就用中國的義兵說對抗西方的進化論,所以不用打,我們就敗了。敗的不是清政斧,不是辮子兵,敗的不是大刀長矛對堅船利炮,敗的是中國數千年的文化不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哥你的意思是如果清政斧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把侵略者全部殺掉,一個不留,勝利就未必屬於歐洲軍隊。”任隨說。
“不。”陳維政說:“當時如果把進入中國的所有歐洲人全部殺掉,包括什麼南懷仁湯若望等,估計清政權還能維持一兩百年。”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