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的舊例;交租上役”
此話一出;客戶中間頓時一片譁然。前時官府括戶;那是真的上上下下好一番雞飛狗跳。倘若不是處罰實在太過嚴厲;而且舉國上下都在括戶;誰也不樂意重新去補登記戶籍。而那五年免賦役的承諾;也至少給了他們一個相應的緩衝期;人人都期望著興許三年五載之後;朝廷還會出相應的優惠政策。
可沒想到這晴天霹靂來得這麼快
“康四;你這話當真?”
“我家有個遠親在官府有些門路;前一件事我才去問過他;說是確有此事;不ri就有公文。至於後一件事;地稅減半尚且會取消;更何況是五年免賦役?我就知道不會有這麼好的事;我就知道”
康四一面說;一面把手中的鋤頭猛然一扔;面上露出了深深的絕望:“就是因為當年我阿爺重病;官府抽府兵;一戶一丁;卻還是要他去;我阿兄不得不丟下懷孕的大嫂去了;結果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阿爺一病不起;就這麼死了;我大嫂生下了一個兒子;等了三年;等來的卻是死訊;絕望之下投了河。結果就是如此;官府竟還要硬來收家裡那些口分田;說原就是應該死後歸公的;那些大戶怎麼不看他們去收”
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捂著臉聲音哀聲說:“家鄉逃亡的人越來越多;分攤到身上的賦役越來越重;我帶著家裡人一路逃到了蜀中;這才過了多少年安生ri子;好容易盼到了這樣的太平盛世;為什麼就不能讓我安安穩穩過ri子”
這番話頓時激起了不少客戶的共鳴。鄉土之心人皆有之;倘若不是真的過不下去了;誰願意拋下祖祖輩輩安居的土地;背井離鄉去往那些遙不可知的異鄉過ri子?哪怕蜀中氣候適宜;哪怕蜀中土地肥沃;哪怕蜀中富庶繁華……可他們的心裡;自然都還惦記著故鄉。只不過;在蜀中既然已經那麼多年;他們也願意在這個地方繼續長長久久安安穩穩過下去;但前提是不要那麼快地背上那等沉重的賦役
也不知道那片難言的沉默持續了多久;終於有個人訥訥說道:“就算明年開始不再給復了;可這幾個月咱們也可以掙一筆不菲的工錢……”
“這等好差事也就是幾個月;你還以為年年月月都有?攢下這幾個錢;連一年都支撐不得”說話的是個年輕力壯的後生;當他看清楚那說話的瘦弱青年;終於冷笑了起來;“你家還有一百多畝地;當然能說出這話來;我家只有十幾畝薄田;卻有三個丁口;到哪裡去交三百畝的租;三個人的庸和調?”
康四所透露的訊息;家中少田或於脆無田;只靠給人做工方才能夠過活的客戶影響最大。於是;這一隅之地的紛爭;很快朝整個工地蔓延;須臾就引起了一片譁然。當巡視的人發現了這苗頭連忙往上稟報;最終到了各方人士耳中時;立刻有jing醒的人飛也似地前往杜士儀處稟報。
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衝突紛爭;本地人對外地人擠佔生存空間的不滿;外地人對於生存狀況的不滿;直到上千年後都尚未解決;更不要說如今矛盾更深刻的大唐。因此;杜士儀絲毫不敢怠慢;細細詢問了幾撥來報信的人各種具體細節之後;他頓時眉頭大皺。
封禪之前的種種準備;他是知道的;而那龐大的開銷;他更是心知肚明;地稅減免明年就要取消;他已經聽到過風聲;可免賦役五年也要在明年打止;他怎麼沒聽說過這等風聲?
“來人;去請司戶尉武少府”
也許是因為吏部沒工夫顧得上小小的一個成都尉;抑或者是全天下缺了屬官的州縣不知凡幾;總而言之;儘管王銘掛冠而去已經頗有幾個月了;可成都尉的另一個空缺卻一直都沒有補上;只能武志明一個人於兩個人的活。此時此刻;當武志明應命而來的時候;眼睛裡就能看出清清楚楚的血絲;顯然這些天確實忙壞了。
“武少府;外間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