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第十五卷 觀南海 第053章 定約,顧忌
其一,準各峒每月十五於瓊山澄邁兩縣碼頭買賣。
其二。設立寨學,延師教導。使優者貢於縣學州學府學,再優者貢國子監。
其三,再造官冊登記各村峒黎人數量與田畝數,以此作為賦役憑證。
其四,賦以官定賦稅每畝三鬥三升五勺為限,役除土舍黎兵之外,每年農閒時,各峒輪流出人,官府出錢,於各州縣間開通十字道路。
四條看似簡簡單單的約定,實質上卻已經是王家父子從中百般牽線搭橋,這才得到了三十六峒那位大首領的首肯。自然,他們肯服賦役最大的理由,卻是因為所有的峒首都心動於每年收成增加一半乃至於一倍的前景和來自嶺南源源不斷的財貨交易。
於是,在三十六峒成功定約之後,張越直接打發了瓊州知府盧海山回去,自己卻和于謙留了下來。連日以來,兩人輪流見了好些從中部南部趕過來的黎族峒首,親口許諾安撫;另一頭,劉達則是手把手對那些挑選出來的農人講授二季稻和三季稻的要旨和訣竅。
臨走的那天。三十六峒的世襲大首領王正不但選出了十幾個最健壯的小夥子抬竹轎,派了三十名精銳黎兵護衛,更是親自帶著一應峒首送了幾十裡。若不是和張越同行的王志死活把這些叔伯長輩都勸住了,這浩浩蕩蕩一行人恐怕得一直送過建江去。
相比來時風餐露宿的艱苦,此次護送的人既然都是山裡長大的黎人,走崎嶇山道自是如履平地,竹轎抬得穩穩當當,飲食也伺候得周到。耳邊伴著竹轎受力時嘎吱嘎吱的聲音和四周的風聲鳥聲,張越不禁眯起了眼睛,望著頭頂大片大片綠色中偶爾露出的小片藍天出神。
如今已經是臘月,在北國應該是冰雪紛飛的寒冬,這兒卻仍舊是豔陽高照,只是山間畢竟叢林密佈,吹起微風時還有幾分涼意。四處都是鬱鬱蔥蔥的參天大樹,偶爾有幾隻野兔或是山雞跑過飛過,便引來了黎兵的吆喝,終究沒有一隻能逃過那弓箭和繩套。
等到傍晚停下紮營之後,篝火上很快就烤上了這些新鮮的野味,而張越的護衛牛敢隨身攜帶了不少香料調料,這一一灑在上頭,空氣中很快瀰漫著讓人食指大動的撲鼻香味。見王志恭恭敬敬地用錫盤子遞來了半隻野兔,張越就老實不客氣地接了過來,一口咬下去果然是肥嫩多汁,異常甜美。見於謙端著一隻錫盤走了過來,王志便躡手躡腳退開了去。
“張大人,這些天在黎寨,我聽到了不少說辭。回去之後,我想上奏廢除撫黎知府一職。”雖說眼前是半隻噴香焦黃的山雞,于謙卻是看都不看,突然就迸出了這麼一句。見張越放下了手中的食物瞧著自己,他就正色道,“撫黎知府雖說專管土官,瞧著似乎和府州縣官員並不重疊,但卻因為獨攬撫黎大權,常常不遵朝廷法度。三十六峒已經首肯出納賦役,但也提到撫黎知府每年向其索要孝敬,索要黎人為奴僕……”
因此前在別人的山寨裡頭,一舉一動都有無數人看著,之前這一路都是山間密林小路,兩人的竹轎只能一前一後,旁邊又都是黎兵,張越自然知道于謙這一肚子話恐怕不知道憋了多久了。然而,這會兒他著實餓得慌,因此便舉手打斷了彷彿打算滔滔不絕的于謙。
“廷益兄,這些事情不急。你想沒想過,就算黎人耕種二季稻三季稻獲利,若是他們反悔之後不願意繳納賦稅呢?還有。從之前知府盧海山的表現來看,大約他還是第一次到三十六峒,而那位撫黎毛知府則是常常和這些人打交道。若是一下子裁撤撫黎官員,那麼,本地的流官怎麼懂得如何安撫黎人?操之過急只會讓事情不可收拾,在瓊州府遍行裡甲法不是那麼容易的。豪酋們世代統治這裡,又怎願意讓自己的子民服從裡甲法管束?”
于謙見張越笑了笑就又低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