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ň退閌譴缶俳�ィ�詈笠不嶂�訊�恕!�
說這話的是兵部尚書趙羾,然而話音剛落,年紀一大把的戶部尚書郭資卻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冬日進兵原本就是兵家大忌,阿魯臺既然敢這麼做,不是有憑恃,就是有必須這麼做的理由。興和如今雖然不患糧料補給,但將士們也是人,誰能夠不眠不休地作戰?到時候若是力疲而竭,那麼恐怕就保不住了。為今之計,需得儘快派出援兵。”
禮部尚書呂震看到趙羾和郭資這兩個好容易正位的堂官彼此互不相讓,只得輕輕咳嗽了一聲。眼看兩人稍有收斂,他這才開口說道:“洪武三年二月,岐陽王下興和,由是進兵進兵察罕腦兒。洪武七年四月,藍玉敗元兵於白酒泉,於是再拔興和。永樂十二年皇上北征,走的也是興和這條路。興和開平乃是長城外的兩大進兵要塞,一旦丟了,翌日韃靼進兵就會全然無阻。”
呂震乃是出了名博聞強記的人,這一說竟彷彿是興和大事記,別說武官,就連文官不服氣他人品的,心中也不無佩服他的記性。幾個武官幾乎都是次次陪著出塞的人,這時候各自交換了一個眼色,就只聽呂震又繼續侃侃而談了起來。
“興和守禦千戶所原屬元隆興路,直隸中書省。皇慶元年十月改為興和路。洪武三年為改府,隸屬北平布政司。四年後,興和府廢,三十年正月,置興和守禦千戶所,徙軍戶千防戍。永樂元年二月則直隸後軍都督府。如今的興和孤懸塞外,內中只有兵沒有民,所備者韃靼瓦剌,但只是作為北征的一個據點而已。此次阿魯臺先是佯攻開平,然後卻轉道興和,難道真是志在此處?依我看,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應當是志在萬全!”
先前共同議北征事的四位尚書中,兵部尚書方賓自殺後被下令戮屍,戶部尚書夏原吉刑部尚書吳中還在獄中,唯一倖存下來的呂震儘管心裡對北征極其不以為然,但他更知道這時候要是自己再不識相,那麼就該下錦衣衛獄和那兩位一道做伴去了。於是,面對四周那些或善意或惡意的目光,他想到皇帝派來看守自己的那十個護衛,因而咬了咬牙。
“當初長城以外有官山衛、宣德衛、東勝衛、雲川衛、玉林衛,如今這些衛所一個個都遷移到了外長城以內,而韃靼瓦剌則是一步步南下,如今更是皇上北征前夕,若是此時丟了興和,那麼萬全前頭再無屏障,若大軍走開平,則阿魯臺可攻萬全,因忖其乃我軍必救!不管這次阿魯臺因何來攻,至少正好是興和剛剛補充了軍器糧料的當口,那麼就可以多堅持一陣子。只要大軍開至而興和堡仍在,那便是大勝!”
“說得沒錯,雖說韃子勢大,但據城堅守,一千多號人怎麼也能堅持十天八天。”安遠侯柳升因之前張越曾經在要緊的時候勸解過自己,因此見英國公張輔不開口,他便搶在前頭說話道,“若是北征之前丟了興和,將來就算是大勝而回,這一條也是不好看的!興和距離萬全才多遠,宣府三衛再加上萬全兩衛,足夠了!”
武安侯鄭亨出鎮宣府多年,此時卻沒有貿貿然附議派兵。俟柳升說完,他就搖了搖頭:“宣府雖屯重兵,但昔日……那場敗績就是教訓。阿魯臺最善於的就是聲東擊西誘敵深入,如今乃是風雪天,那些韃子攻城得花費十倍力氣,但突襲卻是極其擅長。宣府軍不慣雪天出戰,貿然出兵一旦遭伏擊突襲,則勢必危矣。”
戶部尚書蹇義也建議不要貿然往援,先集結兵力,然後派一員老成持重的將領從萬全出兵,署理刑部尚書金純和他的意見差不多。隆平侯張信則是左右逢源,等於什麼都沒說。保定侯孟瑛倒是贊同柳升儘快援救的意見,這和姻親無關,純粹是他對於大局的看法。而鎮遠侯顧興祖乃是眾人之中年紀最小的,因此只是謹慎地談了利弊。
儘管張越是自己嫡親的堂侄,張輔對其更是一向照顧,但親情是親情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