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尊重自己,關鍵時刻還常常有所提醒,他更是越看人家越順眼。相形之下,他隱約感到新上任的那幾個布政司官員瞧不起自己這個太監,心裡頭便忌恨上了。
離開濟南往青州上路的時候,他上馬之後還恨恨地瞥了那濟南府一眼,心中轉起了某些陰毒的念頭。而一旁的張越將他這舉動收入眼底,心裡不禁有了計較。
青州驛在青州南門外,分前驛和公館。前驛乃是接待往來公差信使以及圈養馬匹以及處理公務的地方,除正廳、後廳、送禮房、庫房、廚房等等幾十間屋子之外,還有馬房二十間,存有馬匹近百,足夠應付一般公文郵傳。而公館則是招待往來官員,門樓鮮亮,正堂三間,共有四個院子,都是正房三間,南北廂房各兩間的格局,由驛丞按照官員品級安排。
儘管是不入流的小官,但驛丞徐三勝對自己這境況卻很滿意。迎來送往也就是辛苦些,可只要好好經營帳目,每月按數目領到錢糧柴炭後總能有不少盈餘,卻比費心鑽營當官容易多了。再說了,他這驛丞一當就是十年,深得這伺候上官的訣竅。
伺候文官怠慢些不打緊,那幫人能做的頂多就是告狀給小鞋穿,但伺候武官或是皇族宗親卻不同,馬虎一丁點就可能挨鞭子。於是,當得知這回欽差大人要住青州驛的公館,他簡直是連頭髮都愁白了。人家隨行還有五百京營軍士,他就是把自己的房子騰出來都不夠!直到這天傍晚迎來了那幾個打前站的,他那滿腔擔憂方才化作了歡喜。
此時,跟在那為首的壯漢身後在整個公館中轉了一圈,他那臉上堆滿了殷勤的笑容:“彭爺,既然是小張大人這回當欽差,怎得不進青州府衙住著?小的只擔心這公館寒酸簡陋……”
“咱家大人上回又不是沒住過,有什麼寒酸簡陋的?”彭十三滿意地看了看收拾得乾淨敞亮的正房,這才轉身吩咐道,“你吩咐那些雜役小心伺候,咱家大人是脾性好的,那位陸公公難免有些挑剔,不過只要好好恭敬著,總不至於會出紕漏。總而言之你記著,到時候大人怎麼吩咐你就怎麼做,事後少不了你的好處!”
第七卷 悲喜事 第021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
儘管遷都在即,但南京仍是一副盛世太平景象。直到如今,還有眾多朝官認為這六朝金粉古都乃是全天下最適合作都城的地方,奈何朱棣是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的脾性,當初那些勸諫反對的官員都沒有好下場,他們也只好眼看各部院陸陸續續往北邊搬遷。於是,為了設法留在南京,甚至有不少人常常往東宮和成國公府跑。
相形之下,張倬這個江寧知縣只是七品芝麻官,倒是不用和其他官員那樣費心上竄下跳。只他身在帝都,人人都是上官,迎來送往在外應酬的日子竟有一多半,這知縣著實難為。若非他靠山夠硬,又有成國公朱勇多方照拂,單憑他初次當官,這錯處能讓人挑出一大把來。
大明制度,凡有司官吏,不住公廨內官房,而住街市民房者,杖八十,因此他和孫氏自然住在江寧縣衙。由於是天子腳下,這江寧縣衙也比尋常上縣縣衙大一倍不止,後衙房舍極多,輕輕鬆鬆就安置下了所有家眷僕從。沒了頂頭的婆婆和妯娌,孫氏的日子過得舒心愜意,也就是侍妾紅鸞上回診出有身孕的時候,她心裡頗有些惱火,但須臾也就過去了。
張攸和妻子恩愛,更知道孫氏心氣頗高心眼有限,因此兒子在外頭做官的景況大多瞞著妻子,縱有信捎來也是自己在書房先看了,回頭挑著能說的對孫氏分說一二,陸陸續續瞞下了無數事情。因此,孫氏只當張越在任上萬事穩當,根本不知道杜家和孟家先後出事。她只顧平日打理家務照顧女兒,一心謹慎持家,竟是很少和別家女眷往來。
這一日,她正在房中和珍珠芍藥兩個丫頭在幾匹綢緞中挑挑揀揀,預備給女兒做兩條新肚兜,忽然聽到一個年輕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