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然要聯手。
這真是兩大獨裁國家一聯手,世界隨之將要徹底黑暗了。
日本的海軍和蘇聯的陸軍聯手,帝國危矣!
此時正值巔峰閃光之上的中華帝國,未來終將是在何處啊?
對宋彪而言,除了軍事上的憂慮之外,他最需要考慮的則是如何保證有一位意志堅定到足可支撐住帝國內政、外交的總理,在那戰亂紛飛的黑暗時代裡配合他征戰天下!
他今年34歲,二十年後54歲,正是身為軍事最高統帥的黃金歲月,那位總理呢?
第226章 百年基業
“功在當世,福及千秋!”
用這樣高度的評價來讚譽財政大臣張康仁在一戰期間的功績是絕不為過的,透過在帝國內部強硬推行《貨幣金屬管制法案》,張康仁在一戰之前為中央儲備局持有55172噸的白銀,市值約合2。73億英鎊,據統計佔據當時中國國內白銀總量的75%以上,在整個一戰前期,張康仁不斷拋售中央白銀穩定住國際市場的銀價,1917年,隨著帝國大規模參戰,國際銀價巨幅飆升,張康仁選擇果斷在1918年底將白銀拋售一空,用於購置英法美俄等協約國的國債和兌現黃金,籍此全面調整為金本位貨幣制度。。
除此之外,在戰爭爆發前期,為了抵消戰爭導致銀價提高的風險,中央儲備局大量呼叫貨幣儲備購置軍工業股票和資產,而僅僅是在戰爭期間低買高賣這些資產,儲備局從中獲利就接近1。7億英鎊。
一戰結束後的1919年1月,帝國央行和中央儲備局在持有2714噸黃金的基礎上(沙俄黃金可是不能公佈的哦,怎麼都不會認帳的,當年日本也一直不認帳啊,所以到今天,俄羅斯對日本還是很陰狠,這就叫報應),不僅償還了帝國拖欠外國的債務,還持有英法美俄等國國債總額11。83億英鎊,法俄債務比例佔其中的一半。
如果沒有一戰和財政大臣張康仁,帝國以如此大的國民資產規模和如此低的黃金儲備。想要從銀本位轉變為金本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戰中的軍費開支也將會異常困難。
如今的帝國不僅順利轉變為金本位的國家,貨幣儲備率在各大國中位列第一,甚至高於美國,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債權國,中央儲備局透過高價沽售白銀和軍工業資產、物資,從中所賺取的利潤超過4。5億英鎊。基本抵消了帝國在一戰中的所有軍費開支。
帝國之所以能在中蘇戰爭中保持極高的軍費開支,也完全是得益於中央財政和中央儲備局的良好狀況。
中蘇戰爭結束後,帝國中央財政將從外國累計獲得超過41億英鎊的基礎賠款和債務返還。折算利息之後,這一數字更加驚人,在平均還款期的35年內。每年可以1。35億英鎊的賠償收入,相當於1919年中央財政收入的1/2。
這只是一個方面,如果再計算帝國在戰爭期間沒收的德俄兩國在華資產,中央政府的實際收入更為驚人,其中僅鐵路一項,帝國沒收的資產總額就超過3。4億英鎊。
張康仁擔任了十年的中央財政大臣,帝國也一躍從窮國變成了世界上前三位的富國。
宋彪之所以不打算推選張康仁當帝國的第三任總理,那是因為他心裡明白張康仁的蓋世功業有水分,水分還很大。
過去的十年堪稱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黃金十年,帝國能有這樣的成績。卻未必要全部歸功於財政大臣張康仁,也未必都要歸功於總理大臣唐紹儀。
宋彪不是說要出來搶功勞,但他身為皇帝一貫不受黨派、地域和其他各種關係的束縛,可以說是真正的不拘一格的選拔和任用賢才。
在過去的十年裡,宋彪憑藉訓政之權大量任用瞭如袁世凱、徐世昌、陸潤癢、梁敦彥、唐景崇、孫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