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傳情的眼色,富有邏輯的摯誠摯愛的語言等,都是感受性很強的刺激,透過它們來表達父母對真善美的頌揚,對假惡醜的憤怒,從而產生有力的教育效果。倘若把“當頭棒喝”演變為對孩子諷刺、謾罵、聲嘶力竭的呵斥,簡單粗暴的體罰或變相體罰,這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其負面效應是不言而喻的。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七章 隨時糾正孩子的錯誤(12)

小故事

古代,有一個叫黃檗的禪師,身邊有許多弟子。他接納新弟子時,有一套規矩,即不問情由地給對方當頭一棒,或者大喝一聲,而後提出問題,要對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個問題時,都要當頭棒喝。

黃檗禪師的目的,是考驗對方對佛教的虔誠和領悟程度,告誡對方一定要自己悉心去苦讀深究,弄清佛法的奧妙。

黃檗禪師的這種古怪的傳教方法,後來便被佛門採用流傳。

當頭棒喝糾正錯誤

教育家認為,沒有表揚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沒有“棒喝”的教育同樣不會成功。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指出:“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堅強性格,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鍛鍊學生的意志和人的尊嚴感,培養學生抵抗引誘和戰勝引誘的能力。”有些孩子,對父母的正面勸導總是無動於衷,執迷不悟。而如果採用“當頭棒喝”,有時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父母對待孩子的一些痼疾,可以使用嚴厲批評、發怒,甚至包括處罰在內的“重錘敲打”手段,加大刺激的強度,以矯治痼疾。因為“當頭棒喝”帶有一定威脅性的震懾,它能阻斷孩子產生一定的態度和行為,或警戒可能出現的某種嚴重後果,從而使孩子確立應有的態度,不產生某種行為。

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父母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發掘他的閃光點,使用讚美式的教育方法。但這種方法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效,而且過分表揚和誇獎,也容易使一個普通的孩子變得目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甚至認為老師、父母都不如自己,不把他們放在眼裡。這樣的孩子踏入社會,就會發現自己並非天才,在工作和人際關係方面都可能面臨重重困難。

而“當頭棒喝”式的教育方式,正是克服“驕、嬌”二氣的良藥。當發現對孩子多次勸導仍然沒有效果時,父母可以作一番嚴厲的批評、斥責甚至懲罰,也許能使他們從迷途中猛然驚出一身冷汗,從而接受教育。

有的時候,孩子的行為危害到他們自身或別人的安全,父母就不能不“當頭棒喝”,及時制止,甚至不惜使用懲罰手段。例如,當看到自己的孩子做出違法的事情時,父母就有必要突然對其進行呵斥,以及嚴厲的批評。

因為強刺激效應並非都是正向、積極的,也有其負面、消極的方面,問題在於怎樣使用,以便對症下藥,恰到好處。當然,教育孩子時,負面刺激要注意適度,應當合情合理、公平、準確,要避免主觀、武斷和隨意。

在對孩子採取“當頭棒喝”的教育方式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⑴發揮刺激效應的可信性。父母在對孩子批評、警策時,需要實事求是,不能誇大其詞。否則,孩子可能產生逆反心理,失去應有的效用。

⑵父母在運用“當頭棒喝”的教育方式時,只能是偶爾為之。試想,如果父母經常嗓音大、脖子粗、脾氣暴,孩子也就對此感到麻木,不當一回事。父母的“當頭棒喝”就起不到相應的教育效果了。

⑶把握“棒喝”的“度”。由於每個孩子對刺激的反應不一樣,能承受的刺激程度也不一樣。因此,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棒喝”時,一定要從孩子實際出發,把握分寸,避免對孩子造成傷害。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