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他們兩人成天泡在一起,好得向親兄弟似的,連我都嫉妒了。我想,乾脆就讓郭文淵在空軍總隊裡掛個副參謀長的銜吧。”伍進陪著笑,一臉期待地說。

這個郭文淵可不簡單,在第四路軍裡,同他一樣留洋的碩士、博士十來人,論名氣郭文淵要差很多。可是宋哲武自從在鄭州跟他交談後,宋哲武就很重視郭文淵。

郭文淵雖然在英國留學時學的是機械,可是他對航空、車輛甚至是電子、光學都有研究,特別是對機械設計造詣極深。他在英國留學四年,雖然他沒有拿過碩士、博士,可是他拿了四個學士學位。在當時的英國,如果有人要想拿到這四個學位,沒有八年都不可能做到。

在宋哲武看來,郭文淵本身就是一個系統工程的體現。雖然現在飛機還相對簡單,只涉及航空動力、機械操控,可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一架飛機就是由眾多先進技術的整合和最佳化組合,一款成功的飛機,就是一個系統工程的完美體現。即使是都使用相同的技術,只是因為最佳化整合的好壞,就可以使飛機的綜合效能產生巨大的差別。這個差別甚至可以是本質上的。

如果是在歐美那還好說,現在雖然還沒有系統工程的概念,可是那裡人才眾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可是,宋哲武不行,他最缺的就是人才,這個問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都會困擾他,並阻礙第四路軍的發展。而郭文淵這樣的人才正是他需要的,經他這個對眾多學科領域都精通的人參加設計的東西,一定會是一個系統工程的典範。

宋哲武明白伍進的心思,就是想用這個副參謀長的位置把郭文淵拴在他的空軍總隊。宋哲武看著伍進戲謔地笑著說:“我的伍司令,你這算盤打得好精啊,想透過這個位置把文淵留在你這裡,只為你的空軍服務?你想的倒美!”

伍進見心思被宋哲武看穿,只是嘿嘿地笑。

宋哲武嘆口氣,對伍進說:“我們的技術人才還是太少阿!郭文淵絕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設計人才,只為你的空軍服務那可是太可惜了,等到我們在山西站穩腳後,我要成立一個特種裝備研究院,研究院的總工程師就由他來做,你的那點私心趁早收起來吧。”

說完,宋哲武率先走進蓆棚。

一進蓆棚,宋哲武就激動不已。在這個蓆棚裡分兩排停放著六架安裝好的DH—10轟炸機,這些4。42米高,機身長12。08米,翼展19。97米的龐然大物,成排地停放在那裡,給人的感官很有刺激。

這些DH—10機翼和機身上部的木質護板上漆滿亮閃閃的桐油,機腹部分薄鋼板製成的機身則閃著黑亮的寒光,後面座艙上的一挺7。7mm口徑的對上防衛射擊的機槍槍口高高揚起,指向天空。宋哲武知道,DH—10還有一挺後射機槍在尾部。

這個最大起飛重量達4100kg的大傢伙,載彈量十分驚人,最大可載100磅的炸彈25枚。而且它的航程、飛行距離、飛行高度等指標,在轟炸機中,在十年前絕對都是首屈一指的,即使是現在,它的某些指標也並不比同類的轟炸機遜色。在幾十架這樣令人生畏的飛機轟炸下,沒有那隻沒有制空權的隊伍還可以從容進退。如果一年後這些飛機能派上用處,那可就太好了。

伍進清咳了一聲,打斷了宋哲武的思緒。伍進知道自己的司令對這些飛機情有獨鍾,對這些飛機和他的空軍寄予了厚望。能把空軍交給他伍進那是對他的信任,對於宋哲武的信任,他伍進只有用他的努力和忠誠來回報。

伍進對宋哲武說:“司令,你看。”

順著伍進手指的方向看去,在宋哲武這邊的空地上,還有兩架正在安裝的飛機,安裝飛機的人果真如伍進所說,都是第四路軍的人,正在兩個工程師模樣的人的帶領下,緊張地忙碌著,而外國技師們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