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痕水先生是安徽人,生活在北平,寫《春明外史》情有可原,可林子軒是地道的上海人,應該寫上海的故事嘛。
不少讀者寫信讓林子軒以上海為背景寫一部鴻篇巨製來,為上海人爭光。
這就有點瞎起鬨的意味了。
上海文壇不乏寫上海的作家,只是若論起歷史底蘊來,上海不如北平古樸。
寫上海的小說總是帶著些商業氣息和時尚元素,而寫北平的小說就會染上政治氛圍和市井習氣,這是兩部城市承載的不同文化,各有特色。
如果林子軒要寫有關上海的小說,張愛靈的小說無疑是最佳選擇。
只是張愛靈的小說是以女性的視角看待上海這座城市和生活在這裡的男男女女,林子軒寫來難免有些怪異。
就好像女頻的寫手混入男頻的隊伍一樣,讓讀者一看就感覺這不像是男人的文筆。
所以,林子軒並不打算禍害張愛靈,不過未來可以培養一下這位天才女作家。
☆、第二百五十一章 人是矛盾的綜合體
隨著戰況的升級,黃浦江和長江口的外艦增至27艘。
只要戰火波及到租界,這些戰艦以保護租界為首要任務,一旦租界被攻破,也能儘快撤離本國的僑民,保障他們自己國家民眾的安全。
其實,租界內不少外國的重要人物已經轉移到了軍艦上。
西方國家對北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即刻停止發生在上海的戰爭。
1925年1月15日,北洋政府召開內閣會議,就上海問題頒發三道命令。
其中第三條規定上海為通商重地,華洋雜處,此後永不駐兵,並不得再設軍事機關。
不過這道命令並不能阻止戰爭,皖系的段祺睿和奉系的張座霖不是一條心,張座霖不想放棄大好形勢,他要掌握江浙一帶。
就算不能佔據,也能和皖系的段祺睿談條件,換取其他地區的控制權。
1925年1月28日,奉軍在攻克蘇州崑山後,進抵上海火車北站,第二日,張宗倡率部萬餘兵抵滬,進佔徐家匯火車站和南市。
孫傳方所部浙軍撤至龍華、松江一帶。
浙、奉兩軍在新龍華和徐家匯等處對峙,戰爭陷入膠著狀態。
2月3日,孫傳方和張宗倡在上海簽署停戰協議。
規定孫傳方交出兵工廠,3日之內撤退上海附近的軍隊,孫軍退至松江,奉軍退至崑山,即日電令部下停止軍事行動。
至此,第二次江浙戰爭結束。
停戰協議的簽署讓整個上海鬆了一口氣,將近兩個月的戰爭狀態導致上海的商業停滯,損失慘重,更別說人員傷亡和建築的損毀。
報紙上預估這兩次戰爭給江浙一帶造成的傷害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恢復。
也因為這次戰爭,北洋政府決定把上海設立為特別市,既不屬於江蘇,也不屬於浙江,決議以上海、寶山兩縣22鄉為區域。建立淞滬特別市。
相當於後世的直轄市。
難民們陸續返鄉,重建家園,軍閥們爭奪地盤,最終受苦的還是百姓。
租界恢復了往日的生活。林子軒收到了不少來自北平的信件。
在戰爭期間,資訊不暢,很多寄往上海的信件都遺失或者延遲了,其中就包括《新月》雜誌和《現代評論》的稿子,只好讓北平的徐至摩重新郵寄一份。
這些信件中。大多是慰問信,擔心林子軒在上海的安危。
還有些信件比較有意思,是請他勸說胡拾的,他看了信件才明白,胡拾要參加段祺睿組織的&ldo;善後會議&rdo;。
這牽扯到孫仲山和段祺睿之爭。
孫仲山前往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