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他缺少軍糧,手下人貪汙受賄,剋扣軍餉,怨聲載道。

張昭: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甘寧:現在黃祖那裡,舟船戰具,荒廢不修,軍紀渙散,江東出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張昭:可是,可是……

甘寧:攻破了黃祖,就開啟了荊州通道,然後可以圖謀巴蜀,那時,哈哈,天下……

甘寧最後這話沒說完,因為孫權已經笑得合不攏嘴了。孫權興奮地對甘寧說:“就按你說的辦?”

“不行!”張昭急了,說,“吳下形勢令人擔憂,現在應該先穩定內部,如果草率出征,恐怕會引發禍患。”

看著張昭緊張兮兮的樣子,甘寧無比的痛心,說:“主公把蕭何那樣的重任交給您,您卻故步自封,縮手縮腳,又怎能達到蕭何那個境界呢?”蕭何是劉邦取得天下的最重要助手,有膽有識,運籌帷幄,縱橫捭闔,甘寧拿他來對比嘲諷張昭。

孫權看看張昭,又看看甘寧,舉起酒杯來敬甘寧:“行吧,今年就討伐荊州,就像這杯酒一樣,我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你了。你要好好規劃,我們一定要攻克黃祖,不要顧忌張長史說的話。”史書記載得很明白,平時孫權稱呼張昭為“張公”,但是這次卻稱呼他為“張長史”。

以後,再也沒有人說張昭高調了。

江東最高調的人是孫皎?

血統上,孫皎是孫權的堂弟,單憑這一點,他什麼也不做,就可以比別人高調。何況,他還掌握著孫家軍精銳。江東的軍隊私有化,按照當時的專有名詞來說,就是部曲。周瑜帶領的部隊叫周家軍,魯肅帶領的部隊叫魯家軍,淩統帶領的部隊叫凌家軍……這些部隊,所有權屬於個人,可以繼承。凌操死的時候,淩統才十五歲,嫩了一點,但是他還是掌握了凌家軍的所有兵權。孫權是江東統治者,當然享有所有部曲的調動權,他如果還掌管孫家軍,那就是將自己降格為普通群眾了,這樣,孫家軍的指揮權就交到了孫皎手裡,可以看出,孫皎在孫家很吃香,誰都敬孫皎三分,孫皎也習慣了做老二的感覺。孫權是老大,他可不就是老二嘛!

憑良心說,孫皎這人不錯,待人挺好的,但是一喝上酒,他就不是好人了。酒醉了之後,往往借酒發瘋,欺負這個,欺負那個。這時,大家都躲開,實在躲不開,就笑嘻嘻地任憑他罵幾句。不怕酒鬼,就怕酒鬼有地位。一次,甘寧與他喝酒,喝著喝著,孫皎又罵開了,甘寧把酒杯一摔,與他針鋒相對,毫不讓步。孫皎惱羞成怒,雙方翻臉了,幸虧周圍的人拉開了,要不他們非得打起來不可,最後只有去找呂蒙辯理。

明擺著的道理啊,孫皎是孫家人,甘寧當然應該向他道歉,呂蒙和其他人都這樣勸甘寧。甘寧脖子一梗,驚訝地說:“是孫家人就有理了?”呂蒙生氣了:“難不成甘家人有理?”

甘寧說:“我與孫皎都是臣子,都是一樣的,都應該效忠明主。我絕不會隨波逐流,屈曲心意。”

呂蒙一看,自己解決不了這件事,就抽個機會與孫權說了這件事。不好,這事上頭知道了,甘寧倒大黴了,大家都為甘寧感到擔心。喜歡看熱鬧的人說,這已經不是孫皎的尊嚴問題,而是孫家的尊嚴問題。

可是,最後的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孫權非但沒有懲罰甘寧,反而是給孫皎寫了一封信,派諸葛瑾放下手頭工作,專門送去,把孫皎好一頓批評。信裡,孫權說甘寧這人雖然粗豪,但是還算是大丈夫,孫皎應該向甘寧道歉。孫皎摸摸腦袋,皺著眉問諸葛瑾,說:“我哪裡錯了?”諸葛瑾是孫皎最要好的朋友,他同情地看著好朋友,說:“主公信裡不是說了嗎,他親信甘寧,你卻厭惡甘寧,這就是與他對著幹,這就是錯誤!”其實,孫皎早就把信讀明白了,他問諸葛瑾,只是不甘心而已。孫皎嘆口氣,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