曄自己投奔了鄭寶,取得信任後,在笑呵呵地與鄭寶共飲的時候,殺了他,然後掌握了他的軍隊。

“你把令堂留在江東,原來是給自己留一個回江東的理由啊。”周瑜說。

寧可得罪十個君子,不可得罪一個小人。得罪了劉曄,他可能使絆子,不讓魯肅來江東,甚至會對魯肅下黑手。但是魯肅如果說要回來接母親,劉曄還真不好阻攔。事實上,魯肅留下母親的時候,並沒有想到有劉曄什麼事兒,他只不過是鐵了心要回到江東——江東有與他英雄相惜的周瑜,有銳意進取的孫權。

“主公期待多時了,”周瑜說,“他說正需要你的點撥。”

“我已經準備好了。”魯肅平靜地說。

諸葛亮涉嫌抄襲——

“子敬留步!你遠道而來,我們何不共飲一杯?”孫權留住了魯肅。

張昭離開的步子也放慢了,等著孫權把他也留下來。張昭是孫權手下最重要的大臣,什麼事能少得了他啊。張昭想了很久,也想不起孫權曾經為哪個人的到來舉行過專場的歡迎會。但是今天孫權卻為魯肅的到來舉行了一個釋出會。文武百僚聚集在此,只是為了歡迎這個叫魯肅的人,值得嗎?

張昭最後還是離開了,因為孫權沒有把他留下。這個魯肅,牛氣哄哄的樣子,有什麼本事呢?張昭對魯肅沒有好感,因為魯肅在他面前不怎麼低調。就連孫權見了張昭也是一口一個“張公”地叫著,但是這個不知從哪裡蹦出來的魯肅,見了張公卻愛理不理的。

“把我與子敬的坐榻合在一起。”

當時的人是坐在榻上舉行集會的,面前各有一張几案,按照尊卑等級有著嚴格的位次,不得馬虎。但是現在孫權打破位次,要與魯肅零距離交談。靠這麼近,當然不僅僅是有不可為人知的秘事要談,還因為他看到魯肅有種親近感。

“現在漢室傾危,天下紛擾,我繼承父兄餘業,想建立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功業。你既然來到我這裡了,那會如何輔佐我呢?”這話,只能和魯肅說說,要是對張昭說,肯定會挨訓:年輕人,想啥桓文之事,低調一些有好處!

“過去劉邦尊事義帝而不能辦到,是因為有項羽為害。現在有曹操,將軍您又怎麼能夠成為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霸主呢?”

“呵呵,難道就無路可走了嗎?”

“先知道哪些路不可走,才能找到可走的路。兩條路不可走:第一是不能扶漢,因為漢室不可復興;第二是現在不要動消滅曹操的念頭,因為他太強大。”

“可走的路呢?”

“為您考慮的話,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變這條路。為什麼?北方曹操攤子太大,無暇顧及江東,現在我們應該先剿除黃祖,進伐劉表,佔據長江天險,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這是漢高祖劉邦做過的事情啊。”

天呀,魯肅竟然知道我在想什麼!孫權又驚又喜。驚的是魯肅竟然知道他想稱帝,喜的是人生得一知己。也許,孫權本來沒意識到自己有稱帝的想法,是魯肅喚起了他內心深處的這一想法。

“子敬這是說哪裡話啊!我現在只想盡力一方,希望能夠輔佐漢室。”孫權是個講政治的人。政治是用來講的。稱帝,這時還是不能公開的目標。

因為這次談話是在合榻上進行的,所以被後世稱為“榻上對”。

嗯,打天下,就靠魯肅了!“來,我敬你一杯!”孫權激動地說。不過二十歲的孫權,剛剛掌權,滿腔熱血,有勁沒處使,現在魯肅給了他一個值得竭盡全力追求的策劃案。

六七年之後,南陽隆中,四十六七歲的劉備聆聽一個二十七八歲的年輕農民的策劃案。這個農民就是諸葛亮,這個策劃案被後世稱為“隆中對”。

隆中對和榻上對有很多一致甚至雷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