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都是基於江東、荊州、北方三足鼎立的形勢考量,都立足於現有區域穩定壓倒一切,都落腳於等待天下有變以圖謀帝業的終極目標,這兩個策劃案高度重疊,甚至可以說是雷同,但是隆中對晚了六七年,這樣諸葛亮就惹上抄襲嫌疑了——如果有人要攻擊諸葛亮的話,就有可能這樣說。
因為隆中對,劉備得到諸葛亮後欣喜地說:“吾得孔明,如魚之得水也。”大家同時也可以想象得出,孫權得到魯肅之後的欣喜之情。
孫權看到魯肅,總是用崇拜的目光看著他,這目光讓張昭心裡很不舒服,再加上在他看來魯肅對他一直不怎麼謙下,所以魯肅就成了張昭最厭煩的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張昭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孫權面前說魯肅的壞話。“魯肅年少粗疏,不可重用。”這是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魯肅出生在172年,張昭出生在156年,一個是50後,一個是70後。今天70後的人總是抱怨說:“當我們需要信仰的時候,信仰崩潰了;當我們需要理想的時候,理想泯滅了。”這話用在公元二世紀的中國70後身上也很恰當。魯肅這些70後,長大時東漢政權已經崩潰,社會秩序、政治原則完全紊亂。這樣的社會環境下,70後只相信一個詞:現實。張昭成長的時候,東漢雖然走下坡路,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尚能維護起碼的政治執行,因此張昭是在森然秩序下長大的,做事先考慮的是千萬不能壞了秩序。最起碼的秩序,則是論資排輩。孫權出生在182年,80後,在老臣眼裡是一個事事需要大人把關的孩子。人格成熟、渴望獨立的江東霸主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就是論資排輩。
張昭你不是說年輕人不可重用嗎?我偏要重用魯肅,破了你們這些老東西的規矩不可!
張昭越是說魯肅的壞話,孫權就越是表現出對魯肅的偏愛。孫權越是這樣,張昭就越是不滿,意見就越多。二人鬥法,魯肅得利。
“娘啊,主公又賞賜你衣服啦!”魯肅一回到家就對母親說。
“前幾天不是剛剛賞賜我帷帳嗎?”
“沒辦法啊,張昭又說我壞話了。”
“可是,我得到的賞賜夠多了。”
“嗯,昨天我讓人清點了一下家產,已經超過了咱家在北方最富的時候。”
“可是,為何你不能再次得到賞賜呢?”
“哈哈,我得到的已經很多很多了,再給我賞賜,就會引起公憤了,主公沒辦法,只得賞賜你了。”
“那你可不能辜負了主公。”
魯肅不說話了,陷入了沉思。
第三節 縱橫赤壁
最佳導演獎——
史上戰爭大片:赤壁之戰
聯合制片人:孫權 劉備
主演:周瑜 曹操
友情出演:諸葛亮 黃蓋 程普 曹仁
路人甲:關羽
路人乙:張飛
導演:魯肅
“哈哈,我終於能死了。”劉表感慨地說。對他來說,活著真不如死了輕鬆。活著,要看兩個兒子劉琮和劉琦仇敵般地爭鬥,要防備孫權和曹操進攻;死了,自己身下的土地是不會有人來爭的。
說具體一點,劉表是被曹操嚇死的。208年7月,曹操進軍荊州,劉表本來就病得只有出的氣,沒有進的氣,現在連出的氣也沒了。劉表一死,他的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開始了繼承權之爭,全然不顧曹操這一大敵當前。劉備寄寓荊州八年,好不容易等到劉表死了,本來以為從此有了出頭之日,沒想到曹操又打上門來了。
“荊楚與我們的地盤鄰接,長江從北面順流而下,外有漢江溝通,內有山陵憑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這就是成就帝王之業的資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