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但是靈犀覺得,陶淵明的幽默也有其可取之處,皇阿瑪何不當昨天下午太子爺和誠郡王是在練摔跤,耍著玩呢。”
康熙眼光一閃,“哦,陶淵明怎麼說的啊?”
我還未說話,一個柔潤的聲音已經響了起來:“臣妾記得《責子》是這樣的: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固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人生當自寬,且進杯中物。這首詩倒真真是幽默可愛。”
我聽見良妃將“天運苟如此”改為“人生當自寬”,心中這才明白過來。在康熙面前說“天運苟如此”,那不是老壽星吃砒霜——找死嘛!想到這裡,額頭上忽然滲出一頭的汗。
康熙眉頭一蹙,“哪裡有杯中物?”
我連忙奉上秋海棠露,“這裡,這裡。”
大家都笑了起來。
我知道康熙頗有些英語底子,便笑道:“兒媳曾聽別人講過一個關於‘哪裡’的故事,說的是一個英國人見到一個官員的夫人,便稱讚道:Your wife is very beautiful。翻譯告訴這個官員什麼意思後,此人便謙虛地說“哪裡哪裡”。誰知翻譯僵得厲害,對英國人說:‘where ,where’。英國人一愣,打量了那位夫人一番,只好回答道:‘全身上下,哪裡都美’”。
康熙沒想到是個笑話,一不提防,一口凝露全噴在李德全身上。良妃一邊笑,一邊拿帕子為他拭嘴。李德全站在一邊,哭笑不得地看著我,眼裡卻是一片感激之色。
康熙嘴角含笑,“你還懂英文,在哪裡學的?”
我忍住笑,回道:“小時候幫父親打理生意時,跟一個傳教士學了一段時間,這個故事也是他告訴我的。”
康熙待要說話,一個小太監進來稟報:“稟萬歲爺,太子爺和四位阿哥都候在帳外。”
康熙的心情已經大好,聲音甚是和藹:“傳。”又對李德全說:“去把那個沉香木盒子拿來。”
李德全應了一聲,隨即捧了一個一尺來長的盒子上來。
康熙凝視著那個盒子,似是想起許多往事,神色十分溫和,“這串綠松石朝珠是太皇太后之物,朕一直珍藏在身邊。倘若她老人家見了你,定也十分喜歡。朕這次出來,也沒帶什麼合適賞你的東西,就把這串珠子賞給你吧。”
我一聽是孝莊的東西,連忙跪下道:“謝皇阿瑪賞賜。”
進來的五個人看見康熙把這串朝珠賞給了我,都有些驚訝。
康熙也沒正眼看他們,只是淡淡問道:“什麼時候來的?”
太子回道:“兒臣們來了一會,聽見皇阿瑪在裡面說笑,不敢打擾。”他雖然竭力作出平靜之態,聲音裡還是隱約可聞金石之音。我站在良妃身後,見胤禛和胤禩的表情如出一轍,心裡頓時如火燒一樣難受。
又有一個太監進來,“回稟皇上,早上搜山有結果了。”
康熙哼了一聲,喝道:“怎麼回事?”
“在山上找到一具屍體,看身上的物事,應該是三阿哥府上的侍衛,只是外面的侍衛服不知被何人脫走了。屍體已經抬下來放在大營後面,萬歲爺可以親自檢視。”
我忽然想起昨晚胤禩對小順子說的話,手不由發起抖來,見他一臉的雲淡風清,連忙將指甲掐進手掌中。
康熙眼光一閃,嘴角輕輕動了一下。
我知道他在心底鬆了口氣——已經找到理由了,無論這理由有多牽強,總算能堵住悠悠之口。
康熙在他幾個兒子臉上掃了一遍,問道:“老八,你怎麼看?”
胤禩躬身說道:“就目前來看,兒臣認為是那些亂黨挑撥離間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