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的必經之路,而甲斐只是個窮山溝和一群脾氣又臭又硬的窮武士。
費盡力氣去對付一個難纏武田家,最後獲得的戰利品只是個窮山溝的甲斐過,從付出和收穫就完全不成正比,而出兵關東打北條氏是為了爭奪關東的主導權,搶奪武藏國以及更多領國的歸屬權。在這個過程中已經不可避免的與北條氏發生劇烈的衝突,既然已經是敵對關係也就不存在二次得罪的問題。
所以吉良義時可以暫且放過已經完全放棄信濃國的利益。目前只存在潛在利益矛盾的甲斐武田氏,卻不能輕易放過目前是嚴重的利益對立關係的相模北條氏,就是因為他不希望自己犯下打蛇不死後患無窮的蠢事,當然這一條也可以代入到甲斐武田氏、攝津三好氏等多個武家身上。
“幻庵殿下的意思餘大概已經明瞭了,只是餘近期的日程安排的比較緊張……”吉良義時有些為難的樣子。
朝山日乘立刻意會道:“那就由貧僧帶公方殿下轉述吧!”
本多時正說道:“臣下以為,相模北條氏本為今川氏之譜代家老,數十年前奉幕府之命入伊豆國平亂本是幕府忠臣,只是天下紛亂北條一族如脫韁野馬離開幕府的掌控,近年屢次違背幕府的號令侵入相模國塗炭關東武家,其行為嚴重違反幕府之諭令的行為應當予以懲罰。”
“今度公方殿下奉幕府之諭令入東國治伐各地生出的禍端亂象,旨在恢復關東的和平安定、敦促各地國人眾尊奉幕府,團結在我足利家的旗幟下討伐亂臣賊子,而北條氏恰恰是其中犯下罪孽最多的武家也應當在討伐序列之內……”
浪岡顕房停頓片刻又說道:“不過這北條家畢竟是幕府提攜之臣僚還是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如讓其退出相模返回伊豆國所領,公方殿下可以給予北條氏伊豆一國本領安堵。”
“此策甚妙!就以此策施行吧!”吉良義時笑呵呵地說道:“餘相信北條相模守殿一定能明白餘的一片苦心的。”
在座的關東武士都明白這個苛刻至極的意見是絕對不可能讓北條氏接受的,吉良義時用行動表明自己絕對不會接受北條氏妥協的態度,我就是要一悶棍敲死你絕不給你任何喘息的機會,如果你不甘心可以過來打我呀!
……
六月的甲斐氣候潮溼悶熱,萬年不變的釜無川與笛吹川會踩著時間在夏季準時爆發洪水,面對生存的壓力迫使甲斐的農民日夜守在堤壩上不斷的堆積土石,頻繁氾濫的洪澇災害是甲斐最大的敵人,每一次決堤都會給甲斐盆地造成重大的損失,天災頻發也是甲斐武士迫切要走除去的原因。
自從甲斐武田氏在信濃的接連失敗給上総足利家以來,這幾年裡武田家的勢頭就一路急轉直下,家中的譜代家臣團對接連的失敗怨念越來越深,雖然還沒有人敢當面挑戰武田信玄這個家督的權威,但是私下裡譜代家臣之間的齟齬越來越深,一切武田信玄的鐵桿譜代備受質疑。間接的壓力作用在武田信玄的身上讓他十分難受。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道理並不難懂。但大多數人終究食五穀而生的凡人。既非聖賢也非高僧大德總要面臨許多無法避免的問題,在現實的利益分配上免不得要陷入凡俗遇到的難題,比如原本有一萬石現在減少到五千石,以前可以吃飽穿暖這幾年經常要吃上頓沒下頓,讓自己的譜代家臣吃苦受罪是不是凸顯這個家督是不是當的很沒有水平。
在這種壓力下就迫使武田信玄必須要作出改變,向北在信濃國連續吃虧上當完全打不過蠻橫霸道的吉良義時,就迫使武田信玄不得不向南去欺負自家的姻親駿河今川氏,可問題是無論向北向南他的寶貝兒子武田義信都是持反對意見的。武田信玄漸漸發覺自己辛苦培養的嫡子竟然成為自己的絆腳石,可以想象他當時的那種複雜而又惱火的心情。
尤其是武田義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