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新址建設就全部完工了。新村分為居住區、養殖區、綠化區、休閒娛樂區等板塊,而且四周都栽種了防沙林木,全部用八鯉湖接出的水管在澆灌,存活得都不錯。每戶面積至少在100平方米左右,人口超過四人的,每增加一人,房屋面積增加20平方米。房屋全是平頂房,上面還加蓋了屋頂,既明亮又保暖。
另外,沼氣池與房屋主體工程同步建設,使得沼氣池與牲畜圈舍及農戶的衛生間、廚房規劃、建設一步到位,節約佔地面積的同時,確保了生產生活環境的衛生。這種設計和功能定位不僅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而且大幅度提高了日新村村民的生活質量,改變以前那種“髒、亂、差”的村容村貌。村裡的鄉親也經常去看自己的新家施工進展情況,一個個都誇房子修得好。接下來就是村民搬遷工作。本來大家都以為很順利的事情,最後還是出了一點小小的風波。
事情是這樣的,按照上級政府和李大山的要求,日新村的村民原來飼養的家禽家畜都應該賣掉,因為以後新村需要乾淨無汙染、無交叉感染源的環境飼養八鯉農場提供的灘羊。家裡都是年輕人的,倒是很爽快的就把家裡的各種牲口處理完畢,最多隻是留下了看家的狗而已。但是家中有老人的,老人都不肯把養殖的牲口賣掉,一是老人對養了多年的牲口有了感情,二是如果把牲口都買了,這些老人以後就沒有事情幹了。
瞭解到這種情況以後,李大山也感覺有些棘手,和市縣領導商量了幾次都沒有好的辦法。因為老人的要求並不高,而且不是用經濟補償的辦法就能解決的。最後還是日新村的唐書記給李大山出了個點子,建立新村娛樂活動室,籌建老年人協會,組織、輔導老年人參加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市縣領導聽了這個建議,也非常感興趣,覺得這是抓農村文化活動的一個好辦法。最後,長風縣領導答應,由縣老協和縣文化館出人,負責指導日新村的老人學習歌舞、秧歌、太極等娛樂休閒方式,同時縣上出錢購買一批多媒體設施,方便他們看電影、學知識。而場地則是現成的,就在村辦公樓裡面。
村裡的老人們聽說上級這麼關心他們的生活,而且以後多少有些事情做,也不怎麼反對家裡人賣牲口了。終於,日新村搬遷的事情到了最後一步。經過村裡老年人的“測算”,日新村選擇了一個黃道吉日,在七月十八日,正式開始搬入新家。
搬家那天,李大山動員農場全體員工到日新村幫忙。由於日新村舊址距離新村有差不多二公里遠,長風縣和安豐鎮召集了七八輛大卡車幫助拉貨。有了機械化裝置,加上勞動力眾多,很快,各家各戶的東西就全部收拾好了。李大山也在村裡子到處檢視,看看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排程的事情。
一圈看下來,李大山的心都有些發冷。這日新村的老百姓也太貧寒了,家裡面除了電視機、衛星接收器,基本上沒有什麼家用電器。而機械化裝置也少得可憐,大多就是每家有個破爛不堪的摩托車。而生活用品方面,也都是用了多年,比較舊的床上用品和個人衣物,鍋碗瓢盆都老舊的很。讓人不禁疑問,這是搬家,還是逃難。
不過俗話說得好,“破家也能值萬貫”。這些破破爛爛的東西,在生活富足的人看來是分文不值,但是對於日新村的老百姓來說,卻是生活的必需品。看著這些辛勞一生的鄉親收拾東西的情景,李大山覺得自己有一種責任,有一種義務,儘自己的最大可能去幫助他們。畢竟一個人的財富再多,能帶給他的喜悅和生活的改善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把這種賺取財富的方法教給貧窮人,卻能得到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喜悅和快樂。而李大山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這種喜悅和快樂。經歷過生死劫難以及離奇身世以後,李大山的心胸開闊了很多,就連看這個世界的眼光和角度都不一樣了。
於考慮到村民的實際情況,新家裡面都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