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商30%,發行商15%,院線5%-7%,影院48%-50%。”

大出劉晨意料之外,道:“發行商打打廣告竟然能夠拿到15%,院線什麼都不幹都有5%-7%,辛辛苦苦製作電影的製作商才只有30%,太不公平了吧?”

“傻小子,就象之前說的,電影說到底還是一門生意,而且還是高風險投資,整個產業可以說等級制度森嚴,就好像一個再大牌的演員,在一部電影中還是要聽導演的,再著名的導演還是要考慮製片人或者監製的要求,獨立製片商根本不被髮行商看在眼裡,甚至根本不願意給你發行,不發行你家的電影,還可以發行別家的電影,獨立製片商當然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而整個電影產業鏈中的霸主還是院線,任你製片商再厲害,發行公司再大牌,到最後電影還是要上院線,在影院中放映,這是任何一部電影的最終一環,沒有選擇的餘地,你說人家牛不牛?”

劉晨心裡驚詫不小,原本他以為只當一個導演就可以決定一部電影的拍攝,卻沒想到其中還有那麼多彎彎繞,不由得心中激盪,既然如此,那就把發行和院線一起搞了,建立一個高科技的巨型電影公司。

王萊可不知道劉晨現在也算是財大氣粗,正勾畫著華夏最牛的高科技電影公司呢,她看著年輕人,輕笑道:“你還別不服氣,演員、導演、製片、發行、院線,就如同電影產業鏈上的五大等級,其中第一等級演員到導演的晉級,很多一線的大牌演員都能夠做到,比如說李秀賢、周星星、梅爾吉布森等,而從導演往製片上轉,這一級就如同天塹一樣,可能你會覺得一線演員、大導演已經很有錢了,但是跟製片一比,就完全不夠看了。”

王萊繼續說道:“劉德樺,主演過那麼多部賣座的電影,但是讓他自己開公司拍電影就不是那麼回事了,上世紀90年代初,他覺得自己很瞭解電影,也想自己投拍試試,就和香江一電訊公司合資開了製片公司。”

“但是到1995年的時候,劉德樺連著投資了幾部片子全部虧本,虧本錢數甚至到了幾千萬,只能向老東家華星影業集團的龍強借錢還債,所幸他是一個很有毅力又很紅的大牌明星,賠了很高數額的錢後,迅速吸取了經驗,努力的拍戲、唱歌賺錢,用一段時間恢復元氣後,現在又繼續作製片公司,直到現在。”

前面,王萊給劉晨講了太多的信心,而現在她希望告訴他一些慘痛的例子,以免少年得志迷失自己,王萊對劉晨的期望太高了,不想看他走彎路。

王萊繼續說道:“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周星池了,我和他也算熟悉,見過幾次,其實他早想自立門戶,只是苦於成名太晚太曲折,起初的時候簽了太長的經紀約,雖然成了當紅炸子雞,拿到自己手的錢卻少的可憐,直到1994年才成立了自己的製片公司,投資拍《大話西遊》,結果虧得一塌糊塗,電影公司直接宣告倒閉。”

“周導演也是一個執著的人,不甘心就此失敗,又拍了《回魂夜》,結果票房還是不如人意,兩部電影的失利已經賠光了錢,甚至也有外債,不得不繼續跟有著爛片王之稱的王京合作,又拍了一系列很賺錢,但是卻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電影。”

王萊說到此也是一片唏噓,很敬佩周導演這種追夢的勇氣,卻也為其中的曲折而感慨,由衷地說道:“周導演是少有的把自己夢想全部放在電影裡的人,如果說李鞍的電影裡有思考的話,那他的電影裡是少見有一種精神。”

劉晨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靠打工賺了幾部戲的片酬之後,周導演又成立了電影製片公司,自己開拍《食神》,不再給別人打工,所幸《食神》票房還算不錯,而且開創了一條華夏美食和功夫的新路,包裝功夫、宣傳功夫才是他一直的夢想。”

劉晨對周導演的觀感還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