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薩科奇斡旋的重頭戲草草收場。不知道達能回過頭去是怎麼糊弄薩科奇的,也不知道薩科奇明白不明白,高興不高興,會不會恨達能把他涮了。
輿論戰——達能的敗招
達娃之爭開始後,達能口水戰三個可圈可點的成功,第一個是4…11謊言,第二個是個稅案,第三個就是美國稅案…綠卡門。但是4…11謊言冒了巨大的風險,個稅案可能歸罪於自身,而綠卡門,雖然讓宗慶後難以反擊,但是對達能的戰略利益沒有絲毫的助益。
沒有法律“硬實力”的支援,一切的“公關傑作”都是“紙老虎”,而且將會引起負面的乘數效應。輿論戰不單純只是請請記者,在媒體上發發軟文而已。輿論戰需要達能不斷地炮製新的“猛料”,新的訴訟、新的宣告,激化的矛盾、擴大的戰局、惡化的影響。
首先要說的是達能貿然發動的輿論戰完全是神經過敏。《經濟參考報》不過是一篇相當沒有深度、並且失實的報道;以宗慶後的務實作風,他絕不是在“公關”上白下力氣的老闆。《宗慶後後悔了》本不是一篇有影響的報道,全賴達能再接再厲地“公關“,使達娃之爭終於有了無比巨大的影響。
而娃哈哈並非上市公司,而是鐵桶一塊的“家長式管理”的軍團企業,業績受外界輿論影響不大,不管輿論怎樣熱炒,不會傷害到產品的形象,不會傷害到銷售渠道,企業能夠正常發展;而對於達能這間公眾公司來講,公眾心理的任何波動,都會給企業帶來直接的致命打擊。
公眾公司注重公關正是由於其面對輿論的脆弱性。對於上市公司,負面新聞會使企業喪失股民的支援。我們都知道上市公司都是有一個市盈率的,即企業創造一塊錢的價值,在股市上可以反映為十幾塊錢,美國甚至達到三十塊錢,宏觀失調的時候不知道要達到多少錢。也就是說,股市天然有泡沫,因為它買的是企業“未來的價值”。因此金融家說,“玩的就是信心”。於是企業出了問題,跑的不但是顧客,還有股東。“官司”作為高風險的行為,叫做信心殺手毫不為過。
另外如果跨國公司出現醜聞,或者財務上的危機,公司賴以維繫團隊的“企業文化”就受到重大的挑戰。企業如果人心離散,就應了中國一句古話,叫做“禍起蕭牆”,高度發達、文明的王朝從外部無法攻破,而往往折於內亂。
儘管達能明白這些道理——但它不知怎麼的熱血上頭,緊急佈署了以下策略:
達能戰略全景揭秘及點評(5)
1、趕緊請了公關公司,公關公司出主意,應該樹立“守法”的公眾形象,結合宗慶後“竊取國有資產”的行為,把宗慶後的“民族品牌”打掉;——成功了!達能可沒想一想,當眾打宗慶後耳光,還能談嗎?達能更沒想一想,當媒體攻勢向全世界人民叫囂“中國沒有契約,中國投資高風險”的時候,中國政府難道能同情他嗎?
2、達能對媒體說“我們想和解,我們尊重中國的品牌”。這是跨國公司非常奇怪的錯誤,一邊說好聽話,一邊爭“人”,爭“隊伍”,結果又被娃哈哈捅出來,一次次在拿手的公關上遭遇失敗。
3、達能在輿論中形象強硬,咄咄逼人。身處有巨大影響的達娃之爭之中,達能四處放狂言,範易謀說“那個人,他的餘生將要在訴訟中度過”;全球總裁小里布聲稱“不滿足於修修補補,要徹底解決”娃哈哈事件;直到泥足深陷的最後——2008年5月份——還在放話“要體面地退出娃哈哈”。
4、嚴厲的法律手段變成了表演,缺乏慎重決策。為了有猛料,達能起訴了宗慶後的家人,娃哈哈的供應商,而且——前面說過——見過什麼招數都要反咬,宗慶後提起商標確權仲裁,達能就非得去告國家商標局,然後撤訴了;宗慶後訴秦鵬董事競業禁止,達能就把宗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