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想法,是來自於我對我生活的思考。個人,家以及國家,這三者之間存在什麼紐帶?從表面上看它們之間的關係,只會使我們裹足不前,只有對它們之間的關係有深刻的認識,我們才能建立好我們的道德觀,才能使我們的社會制度以及從在這個制度上的產生的法律達到公平公正的境地。否則,忽視這點的話,一切都是虛偽的,所建立在其上的政治制度也是一個壞的政治制度。一個國家的未來的希望不是人民的吃苦耐勞和他們的奮鬥,而是其政治制度的真正的優越。什麼是真正的好的政治制度?我在這裡不多說了。時間會給出答案。我們每個人都清楚,我感到悲哀的是:當某些人在顧及自已的個人利益時,沒有顧及到國家的利益,其實對那些有能力顧及國家利益的人來說,兩方面的利益都可兼顧。
在這裡,你的認識就要有所不同。我在這裡不詳細敘述它,假如到後面我有時間與精力的話,我再來敘述,當然還有一點就是能容許我去敘述。我依然接上面的來寫。
我在上面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我的,一個是我所看到的那個後來成功的人。在這裡,我現在舉出一箇中間的例子。所謂中間,就是我所舉出的這個例子是一個家庭教育比效好的方面。這個例子中的人後來考上大學,在他父親的奔波一翻後,也分到了好工作。對於他父親來說,什麼都心想事成似的。對於一個大人來說,把子女撫養大了後,希望他有一份好工作,希望他人生如意,生活幸福。這些都在我所舉的這個人身上體現了,他不但有了好工作,結婚後也生了個兒子;在他所工作的城市裡,房子也有了。
我和這個人很熟,並且我們一般大。我們小時常在一起玩。我記得有一天我們在玩時,他父親找來了。見父親來,在這裡玩的他心驚膽顫,他很怕他。
“哪個叫你在這裡玩,還不回去?”
大人走過來抓住他的頭,在牆壁上撞他兩下,邊撞邊說:“跟他們玩,又知上進,你將來也跟他們一樣說?”
我的這個同伴只有乖乖地回去了。事情過去已有二十年,這件事還在我腦子裡。我父親很少打我,他對我們採取的是放任自流的態度,為什麼這樣呢?因為我父親不知管教,父親天生是這樣一個人。這個同伴的父親就不同了,做為一名嚴父的他知道怎麼管孩子。他的管教是對孩子的愛嗎?
是的,我承認這點,大人對孩子的管教,是為了他的將來。一種天然的血親在小時會把我們與父母緊緊地聯絡在一起。功力性與目的性在這裡面也顯而易見。正如這位父親說過這麼話:”還不是為了他將來好!“而從別的方面來分析的話,為了孩子其實也是為自已。 。 想看書來
深層次的不一樣
我這個同伴對他父親並不記恨在心,李磊父母對他管教嚴歷,而他卻記恨父母,這裡面又怎麼說呢?其實從更深層次來說,李磊和我這個同伴在某方面是一樣的,即長大後的他們和父母的關係已跟小時候不一樣了,小時候我們對父母是那麼依賴,因我們不能照顧自已,在兒時我們有一種天然能討好父母的本領;而長大後的每個人的個性是不一樣的,李磊的性格使他成為這樣子,而我的那個同伴又是另一個樣子的人。無可否認,我那長大後兒時的夥伴和他父母關係,從深層次來說,他們也是各自為自已的,即是說也是自私的,以個人的利益為重。他和父母的關係,在我們的道德觀念裡是血緣的關係,這種關係在事實上如此,而且從表象看,這種關係還約束著我們。
我提出這種觀點,也許讓你感到奇怪,又認為我在糊說。
我還是以李磊案子為例。李磊對父母記恨,但他不能擺脫這種關係:即他和父母不能斷絕那種天然的血親關係。假如他和旁人有仇,他可以和他不來往。但你和父母不能啊!一個人不是孤立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群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