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我們還不敢得罪羅藝,只能派幾名偏房子弟前來,楚王殿下,我們真的很抱歉!”
“這沒什麼,我能理解,其實博陵崔氏也是一樣,派了五名偏房子弟前來,他們也是擔心竇建德的壓力,我一直認為,態度是第一重要,盧家能派先生領隊前來,這種態度就令人讚賞。”
得楊元慶誇獎,盧策很是得意,他捋須笑道:“殿下居然親自來客棧拜訪,可見對盧氏的關懷,我一定會轉告二哥,也會報告家主。”
楊元慶此次前來,也不僅是來探望盧策那麼簡單,他有更深的想法,他知道這個盧策是盧楚親弟,在盧氏家族地位頗高,負責家族的錢財收支,非常精明能幹,在元弘嗣做幽州總管時,曾出任倉曹參軍事,後來母憂去職,楊元慶便想讓他成為自己和范陽盧氏的一座橋樑。
楊元慶沉吟一下,便笑道:“我們北隋的太府寺少卿一直空缺,缺乏一個合適的官員,我覺得先生很適合此職位,不知先生是否願意屈就?”
盧策一愣,他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太府寺少卿,那可是從四品高官,竟然讓自己擔任嗎?他看了看楊元慶,見他一臉嚴肅,沒有半點開玩笑的樣子,他狠狠咬一下嘴唇,頓時從夢中驚醒,他確認自己不是做夢,心中驀地轟然大喜,站起身向楊元慶深深施一禮,“盧策願為楚王殿下效力!”
第四十二章 長安科舉
就在士子們舉行遊行請願的同一時刻,在太原城西一處稍微偏僻的村莊裡;一隻蒼鷹騰空而去;在天空盤旋幾圈,振翅向西南方向冉冉而去。
長安太極宮兩儀殿內;一場關於科舉的朝議正在進行,李淵原本考慮平定天下後再舉行科舉考試;收攏天下之才;但太原聲勢浩大的科舉深深刺痛了他;李淵只覺天下之才都被楊元慶收攏而去;他有些沉不住氣了。
“各位愛卿;朕一直在考慮,為什麼北隋能在剛立國之際便舉行科舉攬士;我們大唐卻遲遲沒有動靜;朕考慮我們也應該舉行科舉;誠招天下之士;讓天下英才為我大唐所用。”
李淵還有更深的一層想法;三子李元吉的潼關事件雖然已經漸漸平息;但那件事卻給他的威信造成了沉重地打擊;他急於挽回自己的信譽和形象;科舉便是一個最好的途徑;籠絡士子;收買人心。
這時;裴寂出列啟奏,“陛下;現在已是十月下旬;寒冬將至;此時舉行科舉恐怕很多士子都不會出行,臣建議明年春天舉行科舉;既然北隋叫秋試;那我們可以叫春試;臣以為;同樣可以吸引天下士子來長安應舉。”
裴寂話音剛落;劉文靜便站出列道:“陛下;臣也想說兩句。”
李淵對裴、劉兩人的內鬥已見怪不怪;作為一個帝王;兩個重要大臣之間的矛盾;他是樂於見到的;而且裴寂和次子世民走得很近;而劉文靜則是太子建成的喉舌;他們兩人之間的矛盾也隱隱暗喻了建成和世民之間的矛盾。
自從弘農之敗後,長子建成和次子世民之間的矛盾已漸漸公開;當然這種矛盾並不是奪嫡之爭;而只是一種政見不同,對於他們兄弟之間的矛盾;李淵也沒有過多幹涉;他是帝王,自有帝王的考慮;矛盾本身並不可怕;只要不危害到社稷;那麼一定程度上的矛盾存在;反而有利於他對帝位的控制。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李淵是希望他的朝廷中出現派系之爭;劉文靜和裴寂之間的矛盾;正從個人恩怨向派系鬥爭方向演變;李淵也是靜觀其變。
李淵點點頭笑道:“劉愛卿請說!”
劉文靜上前一步;提高了聲音;同時也是對其他大臣道:“臣以為科舉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雖然隋朝舉辦過幾次;但事實上它受到了門閥世家的強烈牴觸;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成功;臣認為不能等外春天再考慮此事;聖上如果有心舉行科舉;那現在就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