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一篇題為“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的評論,引發宋國官場甚至民間的大討論,加上陳東、趙鼎、鄧肅等筆桿子,紛紛投稿引領主流,宋國上上下下,已經被這種憂患意識和戰備意識所充斥,現在這個時候,誰要是妄談天下和平,一定會遭到炮轟。

但趙構是需要不同的聲音出現的,他指示趙子崧,只要不是反動言論、賣國之聲,來自官場和民間的聲音,儘管刊登。真理,是需要歷經磨礪,才能折射光芒。

理順好關係,統一了思想,行動才會有保障。前線和後方,必須高度統一才行。想當初,一代偉人曾就出兵半島的問題展開大討論,就是要統一軍民思想,打出了半個世紀的安寧,趙構深知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這次出兵濟州島,趙構將親自帶隊,他要徹底一次性解決濟州島的問題,就要處理好和高麗乃至日本的關係,處理好了,這個釘子,就會穩穩當當地楔進去,這塊跳板,必須確保穩妥。

現在,宋國已經按照趙構的第一個強國計劃,在發力奮進。李綱的政務內閣空前的團結,有爭議、有抗議、有異議,但不會掣肘節外生枝,這一點,是趙構特意叮囑的,工作上有意見,可以敞開提,但一旦形成決議,就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執行力這三個字,是趙構對李綱的政務內閣提到的最多的一句話。

趙構此行的目的,還有幾件重要的使命。一是檢查霹靂乙型(海軍型)艦炮的實驗情況,二是檢驗韓世忠的海軍陸戰隊的實戰化程序,最重要的是檢驗韓世忠的海軍建設,能不能實現跨海域登陸戰和遠洋航行,韓世忠的蓋倫飛剪船和宋國巡洋艦,就要經受實戰的檢驗。

韓世忠的旗艦,叫做“山東號”,是一艘排水量達到五千料的巡洋艦,摺合現代就是排水量在兩千五百噸,這在古代,已經是一個奇蹟了。所不同的是,這艘鉅艦是鋼木結構,主要部位,包有鋼板,上下共有五層,底層是壓艙,主要儲存貨物,上一層是生活艙,再上面兩層是火力倉,兩側各安裝二十四門十二磅艦炮,最上面一層,是指揮艙作戰中心。

趙構將第一批海軍學院的學生,都派給了韓世忠,也才能僅僅滿足一個小型艦隊軍官的需求,好多炮手,都是從陸軍抽調的,就連海軍陸戰隊,雖然掛著海軍兩個字,但卻是地地道道的陸軍轉行過來的,只不過當初篩選的時候,增加了一個一千五百米距離的海泳科目。

早在第一次佈局的時候,趙構就讓韓世忠著力打造海軍。兩次大型的戰鬥,基本上沒有動用韓世忠的白虎軍團,而是讓他把全部精力都用來打造海軍,至於投進去的錢,可就海了去了,光是復興元年一年軍費裡,海軍一家佔了四成還多,弄得別的部隊意見很大。但也沒有用,趙構一言九鼎,百年海軍,可不光是錢的問題,最關鍵的是人,所以,開辦軍隊大量專科學校,也是燒錢的專案。

三年磨一劍,復興二年八月初一,宋國海軍第一艦隊二十五艘戰艦,在旗艦山東號巡洋艦的帶領下,開出渤海灣軍港,轉向東南,直撲濟州島。

濟州島赭石村崔家大院,現在,已經是一座堡壘。

濟州島最大的三股勢力,以海運為主的崔家崔百實,以鹽業為主的李家李幕,和高麗王朝王家後裔濟州郡郡判王頜。實際上,王頜才是這幾個人背後的後臺。

陳家秀的通達商行,所帶來的商品,對本地的商業衝擊,無疑是巨大的。王頜也曾派人前來商談,無奈他並不是一種商業合作的模式來和陳家秀協商,而是完全用一種壟斷吞併的地頭蛇模式來“談判”,雙方根本不在一個思路上去互補,本來應該形成雙方合作共贏的局面,無奈王皓高估了自己,低估了陳家秀,更低估了陳家秀背後的通達商行的大老闆,是宋國皇帝的十三姐。

商場如戰場,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那就戰場上去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