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三十里,雙方的斥候已經交上了手。

背後的推手推動著雙方這二十多萬人馬在關中平原東北部就這樣“毫無徵兆”的狹路相逢。

屯河集團軍趙顏的第一軍著實在山口之外狠狠教訓了一把平谷川的前衛軍。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宋帝國的重騎和日本關東精銳武士集團的碰撞。結果是,在大宋帝國重騎兵堵牆而進的碾壓之下,關東武士集團的騎兵只是稍作抵抗之後,就潰敗逃往山中。

趙顏率軍追擊,在山谷之地遭遇埋伏,被困其中,派出援兵請求救援。不到半日,屯河集團軍另外兩軍先後到達,順利開啟缺口,和趙顏匯合。

但不等宋軍高興太久,後面不利的訊息傳到屯河集團軍軍團長趙泰的司令部,後面的退路被平谷川的後軍十萬人堵了一個嚴嚴實實,而前面攔阻去路的,則是平谷川前軍的主力五萬大軍。

屯河集團軍說是三個軍,其實還是原先三個師擴編了番號而已,趙顏和趙泰那是生死弟兄,趙山、趙水兩個是趙泰的心腹愛將,原先的野狼團的底子,全軍實有編制三萬五千人,他們要以這三萬五千人,硬抗對方十五萬大軍的前後圍攻一天一夜。

平谷川的大帳就在筑波山山口三五里處,遇到危險,可以馬上撤退到山裡。

藤原善常被藤原忠通任命為前敵總指揮,統一指揮平谷川的前軍和源田盛的後軍,這已經是近一半的兵力,藤原弘毅護衛京都府的二十萬大軍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調動,源兆興的十萬人還要防備關西宋軍,再說,遠水也解不了近火。

這個計劃就是藤原善常提出來的,“誘敵深入,聚而殲之。”很符合所謂漢家兵學要義。通俗講,想法很好,也有出處可查,但是,太過於想當然了。

一個捧著基本漢家書讀了幾天的日本學者派,卻要和在白山黑水廝殺了近兩年的精銳大軍講兵法,結果會是什麼?

“什麼?宋軍在構築工事?”藤原善常接到的不是宋軍準備突圍而是就地據守的情報。

藤原善常腦袋有些轉不過彎來,他的大部分部隊部署在堵截宋軍的後路上,因為他判斷宋軍覺察到被優勢兵力圍困之後,會派出一部分本領掩護,其餘大部會向後撤退突圍,這樣他就可以憑藉優勢兵力大量殺傷宋軍,即使他們突圍而去,不過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已,自己圍殲宋軍一部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沒想到宋軍卻是老老實實地修築工事,是要負隅頑抗嗎?

三萬多人對抗十五萬大軍,是誰給他們的膽子?

藤原善常神態嚴肅,命令道:“命令斥候前出偵察宋軍來路,一定要弄清楚宋軍有沒有援兵?規模大小?”

他手握重兵是不假,但可不傻。這次決戰,其實還是藤原忠通的主意和做出的計劃,他只不過是執行者而已,但具體的變化和應對之策,還是需要他臨機做出處理的。

“小三子,你他孃的快點,磨蹭什麼呢?”三排長在後面焦急地催促著。

一個年輕計程車兵手裡的木樁一根根扔到地上,準備釘在地上,這是在做標識,遠處已經出現了日本人的斥候,正在向這裡觀察,雖然不知道宋軍在做什麼,但他們這三四十人在哪裡摳摳索索的,肯定不是在刨金元寶。

日本人做事比較軸,認不準的事情,是要弄清楚的。看到宋軍依然一副不慌不忙的樣子,帶隊的日本侍大將催動坐騎,帶領自己的部下慢慢貼了上來,不等到一箭之地,宋軍撒腿就跑,一直跑到大營裡。

來到此地,看了好幾圈,也沒有發現什麼可疑之處,只不過是釘在地上幾根木樁子而已,拔出來幾根看看,也沒有別的奇怪之處,只好隨手扔在一邊,回去覆命。

藤原善常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即刻下達了第一波進攻的命令,告訴帶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