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鐵桶刺蝟陣(第2/3頁)
章節報錯
家老藤原景,衝擊要猛,攻擊要狠,不要怕傷亡,你打丟了多少人,我後面給你補充多少人,只要一個結果,撕開宋軍大營的營寨第一道防線。
藤原景是藤原家族重點培養的第二代年輕將領,是藤原善常的第三子,此子善於鬥狠,打仗不要命,自身功夫精湛,深得御刀流刀法之精要之法,也是藤原忠通所謂的“四虎弟子”之一。
藤原景騎在一匹雪白色的戰馬上,這匹馬還是藤原忠通送給他的出山禮物,賜名“月影”。
他手下五千人,是第一波攻擊的隊伍,也是他的精銳部屬,他打仗從來不會留後手。他認為打仗一上來先留後手,根本就沒有取勝的決心,所以他的部下都知道,從踏上戰場的第一步,就不會有後退之說。
宋軍的營寨成品字形駐紮,互為犄角,中軍大營在後面,左營和右營分據兩翼,中間是一個大約一千米左右的通道。
宋軍的佈局不走尋常路,是一個倒品字佈置,中軍靠後,兩翼靠前,這樣的佈置固然可以利用兩翼的兵力對進攻之地形成殺傷,但也更容易被對手各個擊破,尤其是對方佔據優勢兵力的時候。
所以,藤原景的戰法也很明確,集中優勢兵力,先攻擊宋軍左大營,卸掉宋軍的左臂,再卸掉他的右臂,最後畢其功於一役,殲滅其中軍大營。
為了牽制右翼,藤原善常派出了另外一員大將指令碼義隆,率領兩千人佯攻宋軍右大營,牽制宋軍。
另外一員大將平江大措,率領三千人監視宋軍中軍大營,順便作為預備隊使用。
藤原善常還是很謹慎,但信心十足。
“嗚……”進攻的號角終於吹響了。
藤原景手中的太刀遙指,手下三名部將各帶一個千人隊開始發起攻擊,戰馬踏擊著關中平原的大地,轟隆隆地傳出去很遠,逐漸形成了一個緊湊的箭矢陣型,開始急速衝擊。
藤原景身後,第二波次三千名精銳步卒已經列陣完畢,準備隨時完成衝陣。
在距離宋營大約四百步的時候,宋軍的第一波打擊開始從天而降,那是三千名弓箭手的第一波箭雨。
宋軍特製的蹶張鋼臂弩是防守大殺器,三百步到五百步是最佳的殺傷距離,宋軍的射擊諸元劃分成了三階段,四百步、三百步、二百步,進入二百步,則是鋼臂弓的射殺距離。
宋軍沒有帶炮,要是有炮,日本人則不會在這個地方聚集大軍尋求決戰,這個山地地區,也確實不適合炮兵的機動。
但宋軍可不是離開大炮就不能打仗的地步,相反,宋軍的機動作戰鉤子戰術才是最拿手的。但要說防守,任何一支宋軍都要在安塞軍事基地經歷饕餮軍團變態的攻擊,一支攻守兼備的部隊,才是一支合格的強軍。
宋軍的反擊中規中矩,不說多麼犀利,但也是嚴防死守。
每人十匣箭,分成三個箭陣,分段射擊,保障火力不間斷的同時,還保證了火力的密度和強度,適合敵人衝擊的路線和戰場寬度各項資料都早早在宋軍指揮部的地圖上標註的清清楚楚。
為了這次“香餑餑計劃”,這次屯河集團軍帶的最多的物資,就是弓箭,這是防守的遠端大殺器。
還有就是鐵絲網,在大營柵欄前一共三道近六十米,密密扎扎的,敵人的騎兵縱然可以利用衝起來的速度越過第一道,但絕對不可能連續跨越三道鐵絲網,這是攔阻敵人騎兵最好的障礙,而且,每道鐵絲網之間,還布撒了大量的鐵蒺藜,那是騎兵的噩夢。
大營正門,預留了一條通道,只有宋軍自己知道,被動防禦從來不是宋軍的風格,防守反擊是必修課之一。
三萬支箭形成的箭雨,將日本人的第一波攻擊徹底瓦解和粉碎,沒有一名騎兵能攻擊到營寨前第一道鐵絲網前,最近的一名武士也還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