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通的。尼采將“超人”與“庸人”對立起來:“權力意志不承認任何‘被容許’的界限:對於它說來,一切來源於權力和提高權力的東西都是善,一切來源於虛弱和削弱權力的東西都是惡。”(文德爾班《哲學史教程》,下卷,第924頁,商務印書館,1997)然而,正像羅素指出的那樣,尼采和他的哲學是令人厭惡的,“因為他把自負升格為一種義務,因為他最欽佩的一些人是征服者,這些人的光榮就是有叫人死掉的聰明。……尼采輕視普遍的愛,而我覺得普遍的愛是關於這個世界我所希冀的一切事物的原動力”。(羅素《西方哲學史》,下卷,第326頁,商務印書館,1976)在一個功利主義價值觀極為流行的特殊的社會轉型期,我們更應該強調“普遍的愛”,更應該看到並強調人的生存方式與動物的生存方式的本質區別,否則,我們的社會就會陷入巨大的混亂之中,人人都會陷入一種缺乏安全感的生存恐懼之中,其情形和後果,正像霍爾巴赫所說的那樣,“幾乎所有的社會成員都會互為仇敵。每個人都只為自己生活,很少顧及他人。每個人只受自己的慾望支配,只考慮與社會利益背道而馳的私人利益。正是到了那個人對人是豺狼的時候,作為那個社會成員的人有時比起生活在深山密林中的野人還要不幸”。(霍爾巴赫《自然政治論》,第10頁,商務印書館,1994)因此,雖然《狼圖騰》迎合了這個功利主義時代的價值觀,為人們滿足攫取金錢和權力的慾望提供了精神支援,為人們釋放自己的原始衝動提供了一種道德依據,但是並不能成為中華民族“性格”改造和實現“復興”的可靠的信仰“資源”,因為,它本質上是一種反人性、反文明的道德,除了製造“巨大的混亂”,除了讓人們陷入一種缺乏安全感的生存恐懼之中,並不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積極的、美好的東西。
延伸閱讀
林希:《“狼文化”與市儈哲學》,評論,《光明日報》2005年4月15日
葉舒憲:《狼圖騰,還是熊圖騰?——關於中華祖先圖騰的辨析與反思》,評論,《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6月15日
龍行健:《狼圖騰批判》,評論,學林出版社2007年4月版
吉卜林:《叢林故事》,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3月版
井上靖:《井上靖西域小說選》,小說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勒內·格魯塞:《草原帝國》,歷史學著作,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
霍爾巴赫:《自然政治論》,政治學著作,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俄國民粹派小說特寫選》,上卷,作品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
。。
2009《小團圓》(1)
體裁:長篇小說
作者:張愛玲
首次出版: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臺北)
出版時間:2009年3月
內地首版: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4月
(楊早 撰)
《小團圓》和《今生今世》的“糾葛”,也許在兩本書問世前的多年便已經註定。至少在寫《小團圓》時的張愛玲,時時有一個“顧忌”橫在心頭。這一點在張愛玲寫給宋淇夫婦的信中,處處可以證實,如張愛玲談到要趕寫《小團圓》,動機之一便是朱西寧來信說要根據胡蘭成的話動手寫她的傳記(張愛玲致宋淇夫婦的信,轉引自宋以朗《小團圓》“前言”)。有意思的是,此前由於張愛玲很少談及自己的私事,很多讀者都只能根據胡蘭成在《今生今世》的描述來“拼合”張愛玲印象,而此時的“趕寫”,頗有爭奪“話語權”的意味,顯然是不滿胡蘭成對他們之間歷史的單方面敘述。可以想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