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能夠產生出更大的消費需求,一環扣一環,這就形成了一個資本的良性迴圈……”

“這是好事啊?”舒雨菲不明白了,在一旁插話道。

“好事,是好事,可這個好事是在經濟迴圈不被打破的情況下。美國的經濟繁榮,源於龐大的中產階級,可既然是中產階級,收入必然高於平均水準。日本現在可沒有什麼中產階級,老百姓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再苦再累的活也願意幹,因此在國際上被稱為‘人形機器人’。

美國的高額利潤,靠的是科技領先帶來的超額利潤。

現在日本要打破這個迴圈,他們要追趕美國的科技,而美國在蘇聯的巨大壓力下,為了拉攏日本,偏偏又預設這種情況的發生。單看半導體記憶體市場的競爭,日本的科技已經在快速追趕並接近美國的技術水平。如果再不阻止,日本的技術很快就會和美國平起平坐。

沒有科技領先帶來的超額利潤,美國還玩個屁啊!

比技術和日本半斤八兩,比人力資本美國又遠勝日本,這不是逼美國的高科技公司破產?利用技術上的優勢,透過超額利潤將別人賺的錢吸回美國,這是前述經濟迴圈中最重要的遺患,缺了這一環,美國的經濟只會越加惡壞。

而奧爾森等人更不可能忍受了,他們又不是雷鋒,會遵循美國的大戰略。哪怕國家戰略再正確,關他們資本家屁事!

死道友莫死貧道,我死之後哪管它洪水滔天。

把他們逼急了,就是今天這個結果,他們要徹底封殺日本半導體商人。可美國政府居然出於拉攏盟友的角度考慮,否決了他們的要求,這可以說是飲鴆止渴。如果再拖幾年,日本的科技水平趕上並超過美國,這個迴圈鏈就將被打破。到那個時候,美國將由資金流入國,轉為資金流出國,貿易赤字高漲。這個時候,美國透過金融槓桿吸收大量資金的做法,將產生反效果,將經濟平衡破壞帶來的損失十倍、百倍的放大,成為為美國經濟掘墓的最後一鍬土。

搞不好美國的經濟會突然土崩瓦解,如果冷戰還在繼續,整個對峙格局就將徹底失去平衡,蘇聯將不戰而勝。”

舒雨菲聽得臉色煞白。

她不是學經濟的,不知道郭逸銘的分析是否正確,但他說得條理清晰,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難道冷戰最終結局,會是蘇聯取得最終勝利?可這樣一來,中國不就慘了嗎?中蘇交惡已近二十年了,蘇聯還曾發出過動用核彈消滅中國的叫囂,直到今天,雙方還在邊境囤積百萬重兵。

萬一蘇聯獲勝,挾勝利之餘威席捲而來,中國哪裡抵擋得住?

蘇聯可不像美國,隔著一個太平洋。蘇聯就在中國旁邊,兩國邊境線綿延上萬公里,東北、西北、中央,突破點不計其數。中國就是把所有軍隊堆上去,也不一定能擋住對方。要不然當初也不會急急忙忙寧肯放慢經濟發展,也要動員全國之力,在西南山區地帶瘋了一樣地修建三線工程了。

“老……老闆,你……你說的是真的嗎?日本的科技發展以後,竟然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甚至會左右冷戰格局?美國會因為日本科技發展,最終在冷戰中失敗?”她的嘴唇都在哆嗦,郭逸銘的這個分析太可怕了,可怕到她都不敢相信的地步。

“我也不敢肯定,只能說這是最壞的可能!”

郭逸銘哪裡有在認真分析,他心神都沉在檔案中,只是大腦根據前一個條件,隨口推導,以求達到邏輯上的自洽。結果推導到最後,竟然出現這樣一個可怕的結局,把他自己也嚇了一跳,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鋼筆。

不過緊接著,他就失笑起來。

怎麼可能,歷史上日本就是透過電子工業向美國拼命吸血,也確實造成了嚴重的貿易逆差,搞得美國欲仙欲死,最後忍無可忍,一巴掌把日本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