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力:★

小寶在皇宮中的地位越混越大,與小皇帝稱兄道弟交起朋友來了。這種傳奇的奇遇,將故事和情節一口氣也不歇地向上推進,愈來愈高,愈來愈妙,讀者看著代小寶高興。以在麗春院偷食的經驗,到皇宮中偷食,還把小皇帝也誤會成和他一樣是偷食的,還想衝出去大叫五聲嚇唬人,小寶真的還是個孩子,是少年人的頑皮天性。

小皇帝也是孩子,同樣有少年人愛玩鬧的天性,正是這一點,兩人一拍即合。小玄子真的把小寶當成了寶貝,小寶的本色,小寶的真,是小玄子做夢也難得到的東西。皇帝雖然貴有四海,但他卻得不到普通人那種真心相待的感情,不論是友誼還是愛情,皇帝都沒有,如果有,也是變質竄味的東西。所以做皇帝,其實也有極孤獨和可憐的地方。小玄子是幸運的,他找到了活寶小寶。這個假冒的糊塗小太監,居然不能從服飾上認出小皇帝來,一上來就和小皇帝頑皮打鬧,真把小皇帝給樂翻了。

又是機緣湊巧,小寶也會那麼一點武功,比小皇帝差一點,又差不太多,兩人打鬥起來,小皇帝雖然十分費力氣,但最後還能佔一點上風,維持和保護了自己的虛榮和尊嚴。愈是這樣,小皇帝就愈喜歡小寶,真的把他當成了小哥們。如果事情相反,小寶或是不堪一擊,或是武功太高,那就沒戲了,這小哥們的友誼也建立不起來了。

《鹿鼎記》第一回的立意,逐鹿和問鼎,本是要反抗暴力,抵斥君權。但寫康熙,卻完全是從正面來寫,賦予他積極善良的意義。康熙被寫成了一個好皇帝,少年的他,也是有非凡之處,說得上是英明和果斷。他明明恨極了鰲拜,但他知道鰲拜手握重權,是難纏難扳動的人物,沒有策劃好之時,他依然能壓抑怒火,控制自己,不僅不怪罪鰲拜,反而順著鰲拜的心意去殺蘇克薩哈。康熙真是一個天生的政治人物,能如此退讓隱忍,另圖大事,小小年紀,實在不容易。康熙不願在小寶面前顯得沒有主意,這也是他做領袖人物的高明之處,要維持自己的神話和尊嚴,永遠給下屬信心和希望,天大的難題也能一肩承擔。

康熙仔細分析宮中刺客絕不會是吳三桂派來的,其中有三處可疑的地方,韋小寶聽了佩服,這次卻不是討好,而是真心誠意的了。少年皇帝的英明聖斷,於此已可見一斑了。最後康熙罵了句“他媽的”,惹得韋小寶心花怒放,英明的皇帝中,心中也隱藏著幾分韋小寶式的流氓習性。人性是複雜的,沒有一張白紙似的純白的聖賢。

康熙也有人情味,讓韋小寶去質問吳應熊,便會有大大一筆財好發。果然不錯,吳應熊要小寶代他說好話,並送了十萬兩銀子給小寶。這回小寶不用數,二一添作五,先把五萬兩裝入口袋,去康熙那裡還裝好人,說自己一文不取,五萬兩銀子盡給侍衛作皇上的賞賜。康熙再英明也有上當時候,他心中稱讚小寶又忠心又不貪財,給小寶知道真要笑死。

寫康熙,是把他當作真實人物來寫,寫他和普通人一樣有喜怒哀樂。康熙少年皇帝,事事如意,但午夜夢迴想到父母早亡,還是會流淚哭泣。真實細膩的描寫,使康熙這個人物在小說中有了立體感、層次感,內涵豐富起來了。知道了父皇未死而在五臺山出家,又知道了太后如此陰險毒辣,康熙是驚喜交加。但這個少年皇帝的厲害之處,在於此時還能沉住氣,不動聲色,一切忍耐下來,要小寶先去五臺山查個明白,做好準備,有萬全之策,無後顧之憂之時,才會對太后發難。康熙為一代英明仁君,寫得確有過人之處。

康熙和小寶夜探慈寧宮,又是少年人愛玩冒險的心性,其實是極擔風險。如果露出痕跡,局面便會不堪收拾。探明瞭真相,康熙怔怔落淚,反覆思量,似是一個小大人,又極有擔當。

康熙盼得小寶平安回來,見面就一句“他媽的”,這憋了多日的秘密粗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