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如果要設右副僉都御史的話,只一個“右”字就可以透露出某些資訊。不過方才李大人只顧得激動,忽略了這點,沒有去追問。
回想起來後可以判斷出,右副僉都御史九成九也是個加銜,肯定還附帶有差遣。但這個至關重要的差遣內容,卻被歸德長公主漂沒了…
李佑想道,她八成是故意的罷,不然如此重要的情況豈能不說?
不過到底是個什麼差遣?因為可能與自家前途有關,李大人心裡好奇的像是貓抓一般。
從千歲殿下問他願往京城還是留在揚州來看,此差遣多半是在京城的。又從“不見得好做”這句話看,此差遣是項很棘手的事情。
在京城很棘手的事情…李佑到此分析不下去了,因為他沒有足夠的訊息,他並不知道京城現在的狀況,所以也就無從得知有什麼棘手的事務。
天子大約要在揚州駐蹕四天,要尋空再找千歲殿下去問問詳情,即便問出來,大概也只能聽天由命罷。在京師設立一個正五品科道官相當矚目,李佑知道自己爭是爭不來的,只能看別人給不給他這個機會了。
歸德長公主和李大人在親切閒聊時,在行宮主殿中,景和天子也正一臉倦容的與大伴段知恩閒談。
主要話題便是今日御舟上的種種。段公公怕天子看不清其中門道,所以主動前來講解。
“李佑的總體想法,是集中全力,攻其一點不及其餘,這被攻的一點,就是李編修了。大概因為在隨駕大臣中,只有李登高宦海經驗淺薄,不像其他人老於世故。實際上,他確實也被李佑三番兩次的抓住了把柄,自討其辱也不能全怪李佑。”
“李佑的手法約莫有三段,先是虛張聲勢,震住別人不敢輕易說話。隨即又有預謀的步步轉移,說上幾句便換一個話頭,絕對不留給別人思索駁斥的時間,做到始終將話頭把持在自己手裡。最後搬出為師長爭鳴的大義完美收尾。”
天子沒順著段公公的思路想,卻提出問題道:“李佑為了非翰林不入內閣而不服氣,令我記起唐代卻是非歷州縣不擬臺省,為何我朝不效仿之?祖宗定下非翰林不入內閣,導致翰林院清望無以復加,只在詞林輾轉便可之上青雲,是不是太過?沒有親民經驗,宰相又何以治政?”
段知恩奏對道:“本朝治政有六部,皆為九卿堂官,所以內閣最大功用不在於治政,而是調和。除三鼎甲之外,每科翰林院錄取的庶吉士多則二十,少則十來個,都是儲相之選。必是滿朝矚目,內外交加之下可謂壓力重重。”
“能在這中壓力中殺出來的,才是真宰相,殺不出來的,如同李登高今日這般被打擊到不堪造就,那就只是廢品了。祖宗便是以這般裁汰方法,選出合用人物啊。”
景和天子很有心得的點點頭,又道:“今日觀李佑此人,真乃卓爾不群也。”
段知恩笑道:“本職連知府都不到的地方官,卻拿著朝廷大事侃侃而論,其心可知哪。”
“無非是想升遷高位而已。”景和天子不以為意道。
有個小內監手持文書,向天子奏道:“皇爺,京城來報!”
景和天子接過文書,看了後向段知恩道:“母后已經開始了。”
話說李佑回到同知分署時,卻見莊師爺居然沒有睡下,還在等待著。便問道:“有何要務?”
莊師爺將今日邸報遞給李佑,“廟堂上有大變局,大人務必該看看。”
李佑皺眉展開邸報,在燭光下看了幾眼,登時心神俱震,果真是大變局!邸報上主要內容只有兩點:
一是慈聖皇太后重立司禮監!
二是慈聖皇太后意欲將勳貴納入廷臣會議中,在現有九卿的基礎上,增加幾個勳卿!'(m)無彈窗閱讀'
四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