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濟作物的種植,包括透過退耕還林還牧和輪耕保養的方式,減少一定耕地面積,增加國內土地儲備。”
斯大林聽著這番話怎麼都覺得對方是在挑釁,而不是在介紹經驗和成果。
今年確實是烏克蘭地區大饑荒最嚴重的一年,據斯大林所知,目前餓死的烏克蘭人已經超過200萬的規模,這個數字還在進一步擴大。
即便是斯大林本人,他也預感到問題有點嚴重了。
其實200萬算什麼啊,在泛蘇聯世界的汪洋大海里,這真的不算最厲害的。
消滅剝削的理想是美好和偉大的,但是能否做到,這本身真的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難題,正如托洛斯基所說的那樣,這是一種新的帝國官僚主義。
宋彪對此不能予以評價,因為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他並不是向斯大林炫耀資本主義中國的美好和幸福,而是提醒斯大林,有些事真的不應該那麼做,換一種方式或者會更好的,而且繼續向中國購買糧食也不是一件可恥的事,為了證明優越性而寧可餓死幾百萬人也要拒絕購買廉價糧食,這真是太殘忍了。
宋彪都幹不出這種事。
如果捱餓的是德意志民族的話,他估計連希特勒都做不到。(未完待續。)
第262章 赫爾曼。戈林
在宋彪訪問德國之前,帝國外相顧維鈞也結束了在伊朗的訪問行程,前往阿富汗進行新的談判,亞洲合作同盟的建立已經沒有任何懸念,帝國分別以阿拉木圖、香港和北京構建了一個鐵三角,作為帝國亞盟戰略三個支點,圍繞著這三個支點將西亞、東南亞合併在一起,環繞著帝國執行。
當帝國在軍事、經濟、科技三個領域都逐漸復興到世界第一的水平,帝國在政治領域也開始追求新的方式,重新建立亞洲之王的新規則。
亞洲是中國之亞洲,這是無可爭議之事。
……
在華沙這座東歐歷史名稱的最後一夜,宋彪已經確認阿圖爾。馬爾託斯將軍接受了國家元首畢蘇斯基達成了協議,將在畢蘇斯基死後接替他掌管軍隊,成為波蘭的總統,在此之前,馬爾託斯將軍所控制的波蘭軍親中和親法派將會保持原有對畢蘇斯基的支援,直到畢蘇斯基死亡。
馬爾託斯將軍之所以要這麼做,正因為畢蘇斯基已經患了很重的疾病,不可能活的太久,他沒有必要冒風險進行新的軍事政變。
晚上,在準備離開華沙之前,宋彪拒絕了馬爾託斯將軍再次密談的要求。
雖然友情是牢固的,宋彪卻不願意將帝國扯入到波蘭這個漩渦中,帝國需要保持更為嚴格的中立,他相信阿圖爾。馬爾託斯將軍的能力,但不相信波蘭可以抵擋德國的進攻,哪怕是有阿圖爾。馬爾託斯將軍的領導。
在離行之前,宋彪有意識的在華沙火車站多停留了一段時間,坐在候車大廳裡,遠離周邊的波蘭人,他默默的思考了很久。關於歐洲,關於新的世界大戰,關於中國的未來。一切都彷彿是無法解開的謎團。
歷史已經是不可控制的。
他也無法預測。
蘇聯究竟會不會和德國聯盟,這是一個很難說清楚的事,一切都有可能,但從目前來看。可能性是在逐漸的縮小,中國也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並且繼續為了分離蘇德而努力。
宋彪在某種層面上渴望二戰。渴望乘機再一次徹底擊敗蘇聯紅軍,但他也愈發感覺蘇聯和帝國開戰的可能性正越來越低,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他無法回答。
隨著時間的迫近,宋彪站起身,準備前往他的專列。正式的揮揮手離開東歐的世界和這段難以忘懷的人類史。
他離去了,這裡的未來將會屬於德國和蘇聯,其實從來也未曾和中國真正的有關過。
就在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