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蘇兩邊都大規模的派遣農民衝出去搶收糧食,蘇俄已經實施了物資計劃供應制度,在工農業產量僅相當於俄國1913年的1/7和1/3的情況下,依然能勉強保障軍事上的需求。
帝國則是從一開始就制定了長期的作戰計劃,在如此大規模的軍費消耗中總是能省就省。不能因為蘇俄紅軍已經殺到了鄂木斯克就放棄周邊開墾的三百多萬公頃的蕎麥和黑麥。
經濟總是戰爭中最糟糕的一部分,任何軍事指揮官都不願意去考慮這一點,卻又不得不面對它的殘酷存在,所以,中蘇雙方都沒有長期拖延下去的計劃。
決戰吧,就在眼前。
為了準備這一次的戰爭。蘇俄將紅軍的總兵力規模擴大到了550萬,大約有210萬的兵力集中在東線戰場歸,米哈伊爾。伏龍芝指揮,而在新西伯利亞地區,帝國中央陸軍的總員則維持在170萬,雙方在東歐戰場同時也存在著激烈的對抗。
按照帝國和波蘭的協議,大約在明年4月,波蘭就會在帝國遠征軍的配合下進攻蘇俄。
蘇俄對於這一情報是比較瞭解的,所以更希望在冬季到來之前和帝國陸軍在東線決戰,擊潰帝國陸軍,收復新西伯利亞地區。
如果蘇俄做不到這一點,蘇俄也將無法控制中亞地區,不能和中亞地區的革命勢力聯合起來。
相比於帝國長達兩年的充裕準備,蘇俄紅軍只能是採取更為激進的方式,大規模從國內調運物資,並且就地使用從高爾察克白軍那裡繳獲的大量軍事物資,包括坦克和飛機,但是蘇俄紅軍缺乏合格的飛機和坦克的駕駛員,很多坦克都只能安置在火車沿線,用於充當移動的炮臺。
戰爭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狀態,也許就在雙方此次的大規模搶收麥子之後。
11月的新尼古拉耶夫斯克城也開始變得寒冷,晚上最冷的時候在零下9度左右,最冷的時候則是在2月份,極限低溫能達到零下30度,一般則在零下20度左右,白天平均溫度是零下10度。
因為天下寒冷,泥土大面積的凍結,蘇俄紅軍很難大規模的修建溝壕和防禦工事,原有高爾察克白軍所修建的工事不僅在方向和針對性上有問題,本身還在戰爭中遭到了大規模的破壞。
局勢對蘇俄紅軍更不利,但他們擁有人數上的優勢,所以,他們可以更多的考慮進攻,但這就要取決於米哈伊爾。伏龍芝和阿列克謝。布魯西洛夫將軍的共同決策了。
天氣很冷,宋彪在一等內侍官韓春麟的陪同下。行走在山林間的小路上,就在司令部周邊不遠的地方散佈,他穿著很厚實的細呢絨軍大衣和那雙很久未穿的黑色鹿皮軍靴。
寒潮到來之前的冷風已是讓人不寒而慄,哈一口氣都能看到白霜垂落的樣子,這種感覺就和東三省在冬天裡差不多,對宋彪和韓春麟這樣在東北生活慣的人來說,倒是沒有什麼好驚奇的。
宋彪的感覺就是挺好的。基本只要能適應東北的天氣,這裡就沒有什麼不能適應的,土地一樣肥沃。遼闊無邊的幾百萬公頃土地都是一望無垠的田地。
他此前對這個地方一直懷有疑慮,總覺得即便在協約中和俄國強行割佔下來,最終也未必能夠一直留在帝國的版圖中。但是現在,他已經改變了這樣的想法。
遠處的山巒覆蓋著一層白雪,白樺木的樹葉都已經落光,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繼續屹立在山林裡,怎麼看都和東三省沒有太多的差別。
宋彪心想,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俄國才對東三省和遠東執迷不已吧。
現在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只要真的強行佔領下來,手段硬一點就能徹底的永久擁有,問題只是要提防蘇俄此後幾十年間不可能放棄的反撲進攻。
雖然擁有更強的軍事實力。宋彪心裡卻沒有十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