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因為對手是蘇俄,他太瞭解這樣的國家到底有多少軍事潛能,特別是在它們剛成立的時候,那種動員和思想統一的步伐會讓所有敵軍感到無法理解。
從去年開始。宋彪就已經一再強調思想教育和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其實他一貫是非常重視這兩點,只是在過去的一年中又牢固的……或者說是很不放心的繼續強調一番,最終效果如何,他卻還看不出來。
為了確保士兵的戰鬥意志,中央軍部和帝國一直在反覆進行反蘇宣傳。宣揚和誇大民族生存危機,傳播中俄仇恨,傳統的馬克思原理中,總是過多的將“經濟”片面的解釋為資本主義,實際上,決定戰爭的經濟因素通常是國家和民族利益,不管是**,還是資本主義,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永遠置於主義之上,否則,蘇俄就不會成為蘇帝。
為了儘可能簡單的達到效果,帝國更多的願意簡單的將這場戰爭比喻為20世紀的漢匈戰爭,將俄國人比喻為匈奴,為了保障民族的生存權利和利益,必須擊敗俄國人,將他們趕出亞洲。
效果如何,或許只是在戰爭開啟之後才能看出來。
在樺樹林裡,宋彪看似閒散的行走著,眉頭卻鎖的很緊,他並不擔心米哈伊爾。伏龍芝和托洛斯基,雖然這兩位都是很高明的軍事戰略家,他擔心的是阿列克謝。布魯西洛夫將軍和亞歷山德羅維奇。涅茲納莫夫將軍,這兩位對東北軍和他都太瞭解,很清楚中國陸軍的作戰風格和思想,以及戰術上的各種特點。
從近期的空中偵察和情報收集來看,蘇俄紅軍在東線的軍隊很特別的分開為三個集團軍,第一方面軍和第二方面軍位於前方,第三方面軍拖後,三者成品字形佈置,相互保持六十公里至八十公里的距離。
宋彪就一直在心裡琢磨著蘇俄紅軍這種部署的意圖,毫無疑問,這種部署可以有效的防止帝國陸軍實施分割圍殲的戰術,不管帝國陸軍準備圍殲哪一部,都會同時迎來紅軍2/3的軍力合圍與反撲。
不管是宋彪,還是蔡鍔、蔣雁行、傅良佐,對此都缺乏很好的對策。
當然,蘇俄紅軍這種軍事部署也有一個重大的弊端,那就是隻適合守勢,一旦揮師進攻,三個方面軍之間必然要拉開距離,否則就不能有效保障後勤,假如紅軍硬扎硬打的三個方面軍全線推進,背後就會暴露出大範圍的空白地帶,以帝國陸軍的特點,完全能抓住戰機從側翼插入。
作為應對,蘇俄紅軍必須在進攻中將前線的兩個側翼拉開,擴大覆蓋範圍,或者是將後面的第三方面軍提前,用第三方面軍強攻,第一、第二方面軍在側翼進行保護。
不管蘇俄紅軍如何調整部署,只要軍事力量在前進過程中有變化,那就會有破綻。
只不過這樣的戰術部署相比日軍在中日辛亥戰爭時期的落後方式,還是有著非常大的進步,至少不會被帝國陸軍不斷分割和蠶食。
宋彪這兩天一直在思考這裡面的問題,他開始構思一種新的作戰部署,直接集中主力精銳擊潰一個方面軍,迫使蘇俄紅軍從三個方面軍的相互呼應,變成兩個方面軍的一前一後。
擊潰一軍,插入中間,再圍殲前面的一個方面軍,最後依靠騎兵的速度衝擊第三個方面軍。
這是宋彪在近期思考中得出的一個最佳方案。
雖然在戰略部署上變化很大,但是在實際的作戰過程中,宋彪只需要將手中僅有的兩個坦克旅都集中在一個集團軍,或者將四個坦克旅抽調出來,組建成一個機械化的集團軍,只要蘇俄紅軍的作戰意圖暴露出來,他就集中一個機械集團軍和前線兩個集團軍中的一支配合,構建成新的精銳主力,直接越過鄂畢河擊潰其中一個方面軍。
宋彪默默的思考著一些細節問題,特別是在彈藥、人員、火力等方面,一直不停的反覆思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