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很好的教育的人,品味就比較高。他的博士生導師出身於上海的資本家家庭,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會拉小提琴,他夫人會彈鋼琴,“那一出來,或你到他家去玩,這個品味就不一樣了,就體現出來了。”廣州的G1認為,品味與個人所受的藝術教育是分不開的,之所以有人說廣州是文化的沙漠,就是說他們缺乏文化上的追求,而藝術這東西能夠教育人,提高人的品味。

電話調查資料的交叉分析還表明不同年齡的人對文化與品味之間關係的看法存在較大的差異。年齡在20~29、30~39、40~49歲之間的被訪者贊同文化對品味的積極影響的人比例比較接近,分別佔到27%、24%和21%,而在50~59及60歲以上的人中,選擇此一觀點的分別只佔16%及12%(P=0�000);對文化與知識和財富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上,不同年齡的人也有不同的選擇,P值分別等於0�001和0�003 。

中國中產階層的文化生活(3)

1�文學、經濟、管理等類書籍閱讀差異明顯

中國的中產階層與非中產階層在閱讀興趣上也存在不同。幾乎每一個受訪物件在談到自己平時看些什麼樣的書籍時都強調對專業書籍的閱讀。B9說:“平時看書主要就是專業類的。”S2說:“因為是研究部門,要分析經濟形勢的發展……有些不知道的,就得趕快去看書。”S7,一位大學教授,說:“一般比較關心專業方面”,這是因為“在求知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一種樂趣。”有關書籍閱讀的電話調查,考慮到中產階層職業分佈的複雜性,我們沒有就專業與非專業類別進行區分,而是以常見的學科分類標準進行了分類。資料顯示,經常閱讀文學/藝術類書籍的中產群體比例為32�1%,偶爾閱讀的比例為47�8%,合計高達79�9%,而非中產群體經常和偶爾閱讀此類書籍的比例分別為28 �4%和34�5%,從不閱讀此類書籍的則達37�2%;對經濟/管理/理財類書籍的閱讀,兩個群體之間的差異更為明顯:中產階層經常或偶爾翻閱的比例達69�8%,而從不閱讀此類書籍的非中產群體則達58�3%。此外,在其他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科普以及政治類的書籍上,中產群體經常或偶爾閱讀的比例高於非中產群體,從不閱讀此類書籍的比例則低於非中產群體而在有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書籍上,兩個群體則不存在差異,表現出了同樣的閱讀偏好。這說明,不管是中產還是非中產,人們對下一代都存有同樣的期望(見表7…1)。

表7…1中產與非中產書籍閱讀情況對照單位:%群體選擇圖書類別中產非中產經常偶爾從不經常偶爾從不文學/藝術32�147�820�128�434�537�2經濟/管理/理財33�336�530�211�430�458�3其他人文/社會科學26�437�735�817�533�948�6其他自然科學/科普15�141�543�414�331�254�6政治11�940�947�210�832�157�1醫藥/保健10�740�948�417�731�051�3子女教育11�923�964�212�121�866�1軍事9�425�864�86�425�668�0人生指導/心理輔導3�838�457�99�227�863�0

2�報紙閱讀差異顯現

書籍閱讀如此,那麼對報刊的選擇有沒有形成階層間的差異呢?在西方中產階層國家,不同階層的人們會選擇不同種類的報紙與雜誌作為自己的閱讀物件。布迪厄將《上流社會》(Le Monde)與《費加羅文學》(Le Figaro Littéraire)作為自己調查法國階級趣味區隔的指標。Bourdieu,op�cit�;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