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盧衝心裡佔據的地位比李嘉欣、關之琳還要高,因為盧衝一直很喜歡這種知性美女,那一世他的初戀就是一個長得很像張愛嘉的知性美女。

第736章 【張愛嘉】

那一世,有一首歌,很多人都聽過,也影響過很多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包括盧衝,也從那首歌裡汲取到一些人生領悟。

那首歌,名為《愛的代價》:“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陪我經過那風吹雨打,看世事無常,看滄桑變化。那些為愛所付出的代價,是永遠都難忘的啊。

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話,永在我心中,雖然已沒有他。

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走吧,走吧,人生難免經歷苦痛掙扎。

走吧,走吧,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

也曾傷心流淚,也曾黯然心碎,這是愛的代價。

也許我偶爾還是會想他,偶爾難免會惦記著他,就當他是個老朋友啊,也讓我心疼也讓我牽掛,只是我心中不再有火花,讓往事都隨風去吧。

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話,永在我心中,雖然已沒有他。

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走吧,走吧,人生難免經歷苦痛掙扎。

走吧,走吧,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

也曾傷心流淚,也曾黯然心碎,這是愛的代價……”

《愛的代價》讓所有聽過它的人都難以忘懷。旋律優美,帶著淡淡的感傷和對過去的愛的懷念,帶著對現實的正視,也帶著對尋求未來的愛的希冀。歌曲旋律的抒情性很強,對感情的表達方式是溫柔的、諉諉述說的方式。

盧衝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是看張愛嘉編劇、梁超偉主演的一部電影《三個夏天》,歌詞的一開始把人的心一下就拉回到過去,這是用回憶的方法開始敘述。這和電影的內容緊密聯絡在一起的。電影描寫了一群少男少女充滿各種情趣的生活,初戀在這群少男少女中產生隨即又消失。作為電影插曲的《愛的代價》很好地表現了電影的內容,為烘托電影氣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張愛嘉是用一種輕鬆的、溫和的、抒情的而又帶著一絲淡淡的傷感演唱,而非悲傷的、哭泣的、痛苦的或者火辣辣的方式演唱,她的聲音是盧衝很喜歡的,她演繹的方式也是盧衝欣賞的。

後來梁永琪翻唱了,雖然盧衝很喜歡梁詠琪的《新鮮》、《短髮》,但不得不說,她那首《愛的代價》唱的失敗之極,可後來因為滾石唱片的問題,導致張愛嘉的《愛的代價》不能免費流傳,使得梁詠琪的《愛的代價》大行其事。

回到張愛嘉本身,她是一位才華與美貌並重的知性美女,會唱歌,會演戲,會編劇,會導演。作為歌手,她的《童年》《愛的代價》唱紅了一個時代。19歲就涉足影壇的她曾主演過近百部電影,並兩度榮獲金馬獎影后、兩屆金像獎影后和一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在林青霞、林鳳嬌雙林並立的時代,她憑著自己的獨立和全能,從演員到導演、編劇、製片,開闢了一條與漂亮偶像截然不同的道路。她是羅大佑口中的“小妹”,是李宗盛心中的“張姐”,是劉若英、李心潔的“恩師”,也是美國《時代》雜誌曾以3頁篇幅推介的人物。張愛嘉的電影強調對女性情感的表達,她的電影中有著青春的美麗與殘酷、成年後的矛盾與尷尬、老年的無奈。這些細微的情感特質,讓不同年齡段觀眾在電影中看見了自己,她的電影正因此共鳴讓人難忘。

就像她編劇的《三個夏天》,以純粹的女性視覺,對過往的生活經驗以及身邊人的情感經歷做第三者的觀察,影片調子舒緩,就象是女人的一場青春夢一樣讓人狹思、留戀,而淡淡的女性情懷,附和著周遭人物的變遷與過往,不時流露出絲絲憂鬱。如果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