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看,倒也沒什麼,可這是盧衝初入大學校園自己一個人看的第一部電影,那種憂鬱,特別是梁超偉帶來的憂鬱,嚴重地感染了盧衝,也嚴重地影響了盧衝那一世的大學四年生活。也可能是,本來盧衝就又抑鬱症的傾向,就不應該看那種有抑鬱傾向的電影,容易把他的病情擴大。
張愛嘉那波瀾壯闊的一生隨著系統的展現,出現在盧衝的眼前。
張愛嘉1953年在寶島出生,中學時便被家教嚴格的母親送往美國唸書,自學生時起張愛嘉便在空軍廣播電臺演唱,之後由電臺轉到電視,在中視的《每日一星》中亮相,開展演藝生涯。
1972年,19歲的張愛嘉赴香江發展,成為嘉禾公司旗下的女演員,開始電影之路。同年,參演首部電影《龍虎金剛》。1973年離開嘉禾。
1976年,張愛嘉與林鳳嬌、秦漢等人主演了李行執導的電影《碧雲天》,該片獲得第13屆寶島電影金馬獎優秀劇情片獎,張愛嘉本人也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並於第二十二屆亞太影展上獲得金皇冠盾牌獎。
1977年,她和林青霞搭檔,主演古裝黃梅戲電影《金玉良緣紅樓夢》,飾演林黛玉一角。
1979年,張愛嘉與梁淑怡等合組比高電影公司,製作並出演許鞍華導演的處女作《瘋劫》,獲得“1979年十大華語片”評選第一位。
1981年,主演電影《我的爺爺》,獲得第18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1983年,張愛嘉出任香江新藝城電影寶島分公司的總監。在她的籌劃之下,“新藝城”推出悲劇片《搭錯車》。該片獲得第20屆寶島電影金馬獎11項提名,最終奪得最佳男主角、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最佳原創歌曲等4項大獎。電影原創歌曲《酒幹倘賣無》《一樣的月光》《是否》《請跟我來》等廣泛流行。
1984年,因張愛嘉力挺文藝片的方針被冷遇,她在失意之下辭去總監一職。
1985年7月,張愛嘉發行專輯《忙與盲》,名列“百大唱片”第19名。
1986年,張愛嘉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最愛》獲得寶島金馬獎九項提名,張愛嘉本人獲得了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編劇和最佳插曲《最愛》四項提名,憑藉主演該片獲得了第23屆寶島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以及六屆香江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1987年英國國家電影院舉辦“向張愛嘉致敬”焦點專題。
1989年,與周潤發主演杜琪峰執導的電影《阿郎的故事》,飾演“**”提名第9屆香江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該片以3000萬票房重新整理了1989年港產文藝片的賣座紀錄。
1990年,張愛嘉與周潤發再次主演杜琪峰執導的電影《吉星拱照》,成為1990年香江的十大賣座電影之一。
1992年1月,推出唱片《童年》,排在“寶島百大唱片”第20位。同年加拿大多倫多影展以“影展聚光焦點”活動,舉辦張愛嘉專題作品展。
1994年,張愛嘉將事業移回寶島,參演李安執導的電影《飲食男女》。
1995年,擔任編劇及導演的電影《少女小漁》獲得第40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和最佳編劇獎。
1999年,張愛嘉擔任編劇並執導的帶有自傳性色彩的電影《心動》獲得金像獎最佳編劇獎,這是她第一個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2002年,主演《地久天長》,奪得香江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第7屆香江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和香江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獎。
毫不誇張地說,張愛嘉的成就和她的個人魅力,讓盧衝有種跪舔的衝動。
此時,站在盧衝面前,不施粉黛、聲音輕柔的張